饲养双蜂王 产量增30%
炉村蜂场创新技术农林大学慕名合作
□记者 吕高攀
近日,在花街镇炉村村头,150多个蜂箱错落有致地安置着,养蜂专业户方左正在漫天飞舞的蜜蜂中间认真地打理着,如同这大群蜜蜂的蜂王。看起来简单的蜂场,却是目前国内养蜂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前沿水平的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的试点和人才培养基地。
“现在养蜂不比以前,靠天吃饭已经过时了,创新科学养蜂技术,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才能增强发展后劲。”方左一边热情地化开一杯原生态蜂蜜递给记者,一边说起他的“养蜂经”。
对接科研成果降低发病率
养蜂是方左一辈子的事业,加上他十多年的养殖中蜂的苦心钻研和宝贵实践经验,在他手里,多项技术令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教授们惊叹。
“别看我手里只有150多个蜂箱,其实我饲养了200多群蜂群。”方左透露,绝活就是同一个箱子里饲养“双蜂王”。在蜜蜂的世界里,每个蜂王只带一个蜂群。为了确保产量,方左每隔五六年就会更换蜂王。
而且,在蜂王小的时候,方左将其靠近饲养,蜜蜂靠它们熟悉的气味聚集在一起,时间长了,双方熟悉了彼此的气味,就可以融洽和睦地待在一起。正是运用了共同饲养的诀窍,方左将蜂蜜产量提高了30%。现在,150箱蜜蜂一年可以采集15吨蜂蜜。
“蜜蜂患上白垩病是让养殖户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得病的蜂虫将不再化蛹。”今年,方左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签订合作意向,就是为了将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对接起来,有效缓解白垩病的爆发概率。
经过多次培育,最新一批的蜂王生产出来的幼虫已经大大降低了患上白垩病的可能性,而单是这方面的改进,今年就为方左减少了近两成的损失。
产品多样化提效
“存货很少,仓库里的蜂巢是最近一段时间刚从外地赶花采蜜回来才储存着的。”方左打开蜂巢储藏室,里面只存放着为数不多的蜂巢。
方左介绍,这些原生态野生蜂蜜,甜度可以达到40度以上,出售给慕名而来的上门客商每公斤60元,比市场价高出一倍,而且备受青睐,供不应求。
期间,方左还从储藏室中取出一罐方形木盒装的产品,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着一整块完整的蜂巢。方左介绍,蜂巢蜜弥足珍贵,营养价值相当丰富,它不仅含天然成熟的原蜜,还含蜂蜡、生物蜂胶等天然营养成分。现在,这种产品市场非常受欢迎,与提取蜂蜜相比,蜂巢的销售价格可以提高好几倍。
与此同时,方左的养蜂场逐步实现蜂产品多样化,不仅有蜂蜜,还采收蜂王浆、蜂蜡、花粉,综合效益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