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入德国智造基因 研发新风系统 私人定制好空气
星月:智慧除霾 实现7天不擦桌
几天前,星月集团与德国造梦者公司合资签约一事抢了不少汪峰的头条,甚至有媒体直呼德国“工业4.0”落户浙江。对此,星月集团总经理胡婷婷却认为,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回到中国的现实,其实是一回事,这就是互联网条件下的工业智能化。
□记者 田妙联
联姻掌握
新风核心技术
星月集团携手德国公司一起“造梦”,不是为了弯道超车,而是迈向“2025中国制造”的一条新路径。
而这条路径早在3年前就埋下了伏笔。2013年,柴静的雾霾调查《苍穹之下》尚在襁褓中,星月集团就抢先介入这一朝阳产业,研发生产空气净化器。
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所以,在过去三年里,大量非专业企业和品牌涌入市场,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并暴露出产品与用户的需求存在隔阂问题。公司调查发现,用户需要的是健康空气而不是空气净化器。
拿什么满足用户需求?新风机。简单地说,空气净化器只是将室内空气的净化,当室内需要足够的氧气时,仍需要不断开窗通风,这又会带进“脏”空气;而新风机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能不停地净化室外新鲜空气,将室内“脏”空气排出去。
但目前国内真正具备空气净化核心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为此,该公司加大筹码,主动对接在德国拥有30多年新风智造史的明星企业德国造梦者公司,助力产品更新换代。
“德国造梦者公司掌握两大核心技术是目前国内无法达到的:一是运行能耗很低,非常节能,如一款160恒氧壁挂新风机,维持它的运转能耗只要9瓦每小时,而一台普通空调至少需要1500瓦每小时;第二个是中央新风系统的热回收功能,一台大型转轮式恒净新风机的热回收可做到80%以上,小型的能做到92%以上。”星月合资公司总经理肖建伟介绍,当前,国家“十三五规划”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将大幅提高居住环境和公共建筑设计标准,引进德国技术,就能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上占尽先机。
投资4.8亿元
打造制造基地
而造梦者新风机本身是一款智能化产品,用户通过手机APP就能监测室内PM2.5和二氧化碳的状况,并可随时随地定时开关、调节风量风速、杀菌等。
“室内安装新风机后,可保持7-10天不用擦桌、扫地,空气颗粒含量保持在10微克以下。”肖建伟说,用户不用担心甲醛、二氧化碳超标,因为产品还附带了杀菌功能。
由于德国与中国空气质量不同,合资签约后,星月集团将德国先进的制造工艺引进永康之际,还将与德方20多位研发人员共同研发适合中国环境的新风系统,开拓中国新风市场。据了解,新风系统在我国民用市场潜力至少在1.68亿台以上。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和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是发展迅猛的朝阳产业。
“项目总投资4.8亿元,将打造国内最大的新风产业制造基地,建成投产后初期规划产能100万台,预计年产超过20亿。”肖建伟说。
在12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星月集团也对销售网络进行了布局,线上携手新浪家居020,线下开启百城万校新风普及行动。除此,传统渠道也不甘落后,如杭州大厦就提供了50平方米的高端产品展示位。
而星月集团的销售网络远不止如此。“目前,在国内,新风产业制造企业还寥寥无几,小到室内家用,大到工程,甚至车载新风系统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肖建伟说。
转型升级
发力高新技术产业
事实上,新风产业只是星月集团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迈向“2025中国制造”之路一直非常清晰。从星月集团产业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该集团先后投资了钴镍金属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农业装备、光伏产业等。无一例外,涉及的都是国家战略项目、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产业技术都走在领域前端,后劲充足,市场潜力巨大。”胡婷婷说,这也是集团迈入2025中国制造的必要参数。
事实上,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本质都是制造业不断迈向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八项战略对策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等明确指明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目前,在黄棠工业功能分区,5万多平方米的智造基地已初具雏形,星月集团后续还将不断引入自动化生产线。“集团携手德国造梦者一个很大考量,就是希望从对方身上,学习、吸收、消化德国工匠精神和‘德国工业4.0’理念。”胡婷婷说,目前我市企业大多处在工业2.0阶段,离4.0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是一个产业链整体提升过程。
为使星月集团朝有序化、科学化、自动化过程演变,最终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大型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集团从去年提出了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集团导入了丰田精益生产,达到了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效果。”胡婷婷说,就目前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讲,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的最大困扰,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设备、资金、材料、技术、人才等经营资源本身,而是如何使这些经营资源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作用,消除企业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