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印象

文章导航

  女企业家牵头发动,15个村民组建舞狮队

  清渭街百年舞狮再次登上舞台

  关于清渭街舞狮的由来,该村村民马德银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1914年,天大旱,夏至后连续36天没有下雨。大片庄稼枯死,百姓心急如焚。没有雨水,不仅前熟作物无收成,玉米等后熟作物也无法下种,老百姓期盼老天下雨,到庙里祈祷许愿:“一龙治水天大旱,再舞双狮兆丰年。”意思是清渭街村迎的龙灯是一条龙,天气大旱,难有收成;如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将舞狮庆贺。快到立秋时,大雨落下来,干旱缓解。老百姓为此还愿,在重阳舞狮庆贺。当年,后熟庄稼长势喜人,获得了大丰收。

  此后,舞狮成了一种喜庆的文娱活动在清渭街村流传下来。1938年,清渭街村举行了首次花灯会,舞狮参加了演出,其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

  之后,舞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队伍也一度解散。直到1990年,清渭街村老年协会成立,在老人的指导下,挖掘这一传统文化,恢复表演舞狮。

  “1992年,我们舞狮队还参加了清溪镇文艺会演。”今年46岁的林雄斌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说。当年他还是个23岁的毛头小伙,爱出风头,觉得舞狮非常吸引人,就参加了舞狮队。

  林雄斌说,舞狮队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听说今年村里要重新组建舞狮队,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100多年前老百姓舞狮庆贺大丰收

  近日,在象珠镇清渭街村的老市基戏台上演了一场舞狮训练表演(见上图),吸引了大批村民驻足观看。

  清渭街村舞狮队负责人吕书爱介绍:“清渭街舞狮已有100年的历史了,中间解散了好几次,今天的表演队是今年6月份重新组建的。”

  今年6月初,为了拯救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该村女企业家吕书爱的发动下,清渭街村再次成立舞狮队。

  虽然参加舞狮队没有收入,但村民还是积极响应。15名队员来自本村联防队,平均年龄40岁,都是男性,吕书爱扛起领队的重任。

  每周训练两次,这是吕书爱给队员们下达的硬性指标,“现在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起,不勤快点不行。”

  6月12日,刚成立10多天的清渭街舞狮队参加了第10个“文化遗产日”的表演活动。“我们当时是非常紧张的,毕竟训练几次,表演者和后台的磨合尚未纯熟,害怕差错。”舞狮球的队员林雄斌说,看到别的非遗项目表演者在舞台上收放自如,他心里非常紧张。可喜的是,当天的表演非常圆满,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差错。里外穿了几层狮服的舞狮队员,个个汗流浃背,但舞得非常开心。

  首次表演大获成功,大大提高了队员们的信心,他们正想方设法将这门古老的绝活进行创新,比如将“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等主题融合进来。

  吕书爱说,她下一步的打算是将清渭街舞狮申报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将融合“五水共治”、环境保护主题

  □记者 程高赢

  只见4名舞狮队员扮演成两只狮子,在引狮人的逗引下,时而打斗,时而嬉戏,伴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表演出了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惟妙惟肖,在场村民掌声不断。

  吕书爱介绍,成功的舞狮表演,会让人看到就欢喜,把烦恼抛到脑后。“你看观众的表情,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惊奇……观众被舞狮深深吸引,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快看——”循着吕书爱所指,两只狮子竟然用“后腿”站了起来!这是舞狮队正在训练的高难度动作之一,舞狮头的队员踩在后面队员的肩膀上,才能完成这一个高难度的动作。

  吕书爱说,目前舞狮队共有15人,其中5人负责后台演奏。台上表演最难的是扮演狮子的两人,他们的动作步伐需要高度一致,舞狮才能协调。而两人靠听锣鼓节奏来表演连贯的动作,所以队员们只有熟悉了舞狮锣鼓节奏之后才能开始学习舞狮动作。初学者能完成今天这样的高难度动作是很少见的。

  舞狮者要靠听锣鼓声表演整套动作

  1992年清渭街舞狮队参加会演后合影


永康日报 文化印象 00006 2015-08-16 永康日报2015-08-1600007;8537;8538;永康日报2015-08-1600015;永康日报2015-08-1600008;永康日报2015-08-1600017;永康日报2015-08-1600016;永康日报2015-08-1600012;永康日报2015-08-1600014;永康日报2015-08-1600013;永康日报2015-08-1600011 2 2015年08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