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大气污染治理,要打持久战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建设“两美”永康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市向大气污染宣战了!PM2.5年平均浓度低于60.8微克每立方米,消灭地表水塔海劣V类断面……日前,我市召开全市生态建设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立下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市领导还与部分部门、镇街区签订了生态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详见本报23日2版相关报道)。

  “军中无戏言”,大气污染治理必将是全体永康人面对的一场新战役。这事关每个永康人的生活品质、健康安全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值得倾情投入、放手一搏的战役。

  我们需要有全民参与的热情,但我们同时也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环境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很多治理措施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所作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府层面上讲,首先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发展中;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将大气整治绩效列入各级领导和单位实绩考核;三是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入手,治表更治本。这与大气污染防治“源头治理”的原则一脉相承。

  在某种程度上,雾霾天气的大面积和常态化出现,已经预示了当下大气污染环境必须启动源头治理。它既显示了“同呼吸共命运”的迫切性,更说明,过去陈旧的治理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所谓源头治理,就是要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源。源头治理,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角度,来告别过去那种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长之路。大气污染之所以近年来呈加重趋势,在根本上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气污染的治理,更多仍停留在“一事一议”层面,未从整个产业结构层面思考源头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长期以来,对PM2.5源存在多种不同说法,工业、尾气、扬尘、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都被纳入,甚至出现差距很大的来源占比数据,让公众在事关自身健康的重大环保事件面前莫衷一是,犹如雾里看花。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是制约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瓶颈之一。对此,我们必须摸清我市相关污染的形成、扩散规律,出台针对性措施,形成治理合力。

  科学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态度是收获成果的关键。在社会业已形成的广泛共识下,有着科学严谨的精神,更需要实干的态度,动真格,出实招,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避免出现这边治理那边污染,否则不仅监督力量疲于应对,也削弱了污染防治的严肃性。

  当然,环境“疾病”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尚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自觉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天蓝、地绿、水净、气爽成为描绘“两美”永康画卷的主色调。

  环境“疾病”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尚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自觉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天蓝、地绿、水净、气爽成为描绘“两美”永康画卷的主色调。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3 2015-06-27 永康日报2015-06-2700005;永康日报2015-06-2700012;永康日报2015-06-2700008;永康日报2015-06-2700010;永康日报2015-06-2700007 2 2015年06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