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头:环境变美 临江小区成电商基地
![]() |
堰头村村口的绿化和石碑成了一道风景。 |
党建示范树标杆 凝心聚力促发展⑤
村庄环境越来越美
村民住得越来越舒心
党员干部做示范
□记者 徐敏
村庄环境越来越美
村民住得越来越舒心
堰头村有村民400多户1000多人,其中党员38人。村民以家庭铸造厂、经商为主。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卢子标的带领下,机构健全,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分工明确,善于抓住机遇,巧用政策,向外“引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极推动各项建设。
2006年,该村投入了1000多万元,开始进行村庄整治,修建全民健身广场、休闲公园、华溪两岸绿化等项目建设。2013年,该村通过了我省美丽乡村考核。去年,堰头村进行区块老村改造的同时,也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在全村进行污水管网建设。
近日,记者在堰头村走了一圈发现,该村可谓“五脏俱全”:全民健身广场成了村里大妈大姐的露天舞池,每天晚饭后,她们就齐集该广场,伴着欢快的音乐跳起广场舞;建于明清时期的成学公祠经过翻修后,成了村里祭祖、村民家里办红白喜事最佳场所;曾经破旧不堪的大会堂,经过翻新改造,变成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文化宣传阵地——文化礼堂……
位于华溪边上的临江小区是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头项目,目前约有70%的村民住入了新房。记者在该小区看到,一楼的店面了成淘宝电商的创业福地。
来自东阳的应先生做电商已经有3年,去年搬到该小区。他说:“这里门前就是华溪,对岸就是绿地,少了工业区里的嘈杂,多了一份宁静,住着很舒服。”
“与开发区其他村相比,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可是村里的各项建设却搞得有声有色,多亏村里的党员干部,为我们谋得了福利。”记者在堰头村采访时,沈女士说,村民现在是真正实现了人有其居、落有其处、乐有其所的愿望。
党员干部做示范
热心公益成风尚
在堰头村村民看来,村里的党员干部不仅有智慧,更有公益心。每隔十几天,村里的党员就会组织起来,对村里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而在该村,党员自掏腰包助力村里建设、帮助困难群体的似乎成了“习惯。”
今年3月,该村村民胡康平和胡康日两兄弟家发生火灾。大火把他们积蓄了大半辈子的资产全部化为灰烬。
为了帮助受灾者尽快渡过难关,堰头村的党员干部紧急召开会议,商量救助方案,并为同样受灾的外来人员启动了临时救助。
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先由村里出钱,帮他们租好房子,让他们有地方可以住。安排好吃住以后,村里自发组织为受灾户进行捐款。
让村民感动的是,该村的党员主动带头捐款,卢子标、胡忠庆、胡有深、卢江涛分别捐了1万元。有了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村里其他干部也积极参与捐款,短短10多分钟,就为受灾户募集了5.29万元爱心款。
据了解,堰头村外出办厂的人很多,如何发挥外出经商者优势,带动村里人致富,村里的党员干部动起了脑筋。“每年村里的党员干部都会召集这些能人贤士‘聚会’,大家围坐一起,畅谈发展思路。所以,村里党员带动村民致富的案例很多。”堰头村联村干部林惠芳说。
说起堰头村,可谓是经济开发区的一座后花园,我市的母亲河华溪绕村而过,村民住房依山丘而建,优美的绿化、整洁的路面,漂亮的民居,淳朴的民风……伴随着堰头小学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整个堰头村多了一些祥和的人文味道,一幅宜居宜乐的“美丽乡村”绮丽画卷呈现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