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0版:经济开发区

郑村:垃圾分类 党员包干分片监管

整洁的环境让村里老人觉得晚年生活很幸福。

  党建示范树标杆 凝心聚力促发展⑥

  搞卫生

  党员干部带头干

  抓保洁

  党员干部包干管

  □记者 徐敏          

  

  搞卫生

  党员干部带头干

  郑村有村民224户530多人,共有党员34名。在该村,党建、水务、计生、卫生、绿化、安全等各条线上的工作都进行细化,责任到人。分管党员干部积极发挥主动性,肩负起细化实施、监管落实等工作,当起了村民的贴心管家。

  “要把村庄环境卫生搞好,首先就要从农户堆放在门前的杂物入手,杂物不清理,彻底清扫就很能展开。”近日,记者在郑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郑颜乐说。所以,从去年4月初开始,郑村开展多次清理整治,党员干部带头,展开房前屋后的清理。

  记者了解到,郑村开展卫生整治可不是小打小闹,还有严格的纪律。党员干部参与卫生清理原则上不准请假,对实在脱不开身的党员干部表示理解,但也要求有人找来帮忙。“既然做,就要做好,明确纪律的目的就是从党员干部一级做好表率,形成合力,彰显村里要彻底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的决心。”郑颜乐说。

  清除完毕后,该村当即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要求村民管理各自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如被发现垃圾重堆现象,当即责令清除。每个月的5日,全体党员的大扫除行动为村民起很好的带头作用,村民的保洁意识已越来越强。

  “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就跟着干,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已经大变样了呢。”村民应女士说。

  

  抓保洁

  党员干部包干管

  记者在郑村走了一圈,发现整个村的地面都非常整洁,不管是村道上还是道路两边的沟渠上,都没有发现垃圾死角。不过,要持续保持卫生先进的荣誉,郑村一直探索寻求进步。村里的党员干部不断研究,寻求卫生保洁长效管理的方法。该村党员干部有一个每周日检查卫生的习惯,定时监督村民的卫生保洁情况。

  同时,受开发区管委会环境卫生评比的启发,郑村还出台了一条“新规”:村里每月开展卫生评比,利用卫生先进获得的奖金,对“门前三包”做得好的村民家庭奖赏,奖品是一把扫把、一大瓶洗洁精,价值约40元。

  “只要大家卫生搞得好,人人都有机会得奖品,住在村里的‘新永康人’也不例外。”郑颜乐说。

  刚开始村民都不以为意,但开展一段时间后,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可高了。这样一来,整个村庄卫生状况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民也渐渐地发现,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住着也舒服,到外面玩一下也舒服。

  这些天,郑村又在为推广垃圾分类开始忙活。同时,该村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机制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一项党员包干分片监管的制度又应运而生。

  “让党员包干到户,自己挑选6户家庭,管理好他们的卫生保洁。同时,党员之间还将形成竞争机制,并与他们的星级评比挂钩,以此更好推动地卫生长效保洁,用整洁的村庄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郑颜乐说。

  靠做好卫生保洁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这样的“本领”在整个经济开发区,恐怕只有郑村了。自“五水共治”以来,开发区拿出200万元,用来奖励先进村和进步村,拿出30万元奖励村优秀卫生专管员。在4次的评比中,郑村不仅拿到一次“流动红旗”,在每次评比中,都是卫生先进的“佼佼村”。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10 郑村:垃圾分类 党员包干分片监管 2015-04-30 永康日报102015-04-3000023;永康日报102015-04-3000003;永康日报102015-04-3000002;永康日报102015-04-3000004;永康日报102015-04-3000005;永康日报102015-04-3000006 2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