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附体”,宝宝身上挖下“一块肉”
市民踏青时尽量穿长衣长裤防虫咬
![]() |
![]() |
![]() |
![]() |
![]() |
春光明媚,外出踏青正是好时机。13日,家住阳光花园的叶女士看见小区里的有居民抱着孩子准备出门,总会忍不住提醒一句:去公园、野外玩耍谨防蜱虫叮咬。原来几天前,叶女士带着宝宝到公园玩耍被蜱虫叮咬后长出一颗“黑痣”。为了去除这颗“黑痣”,宝宝右腰部被挖了一块小肉,至今伤口还没完全愈合。
去趟公园回家
腰间长“黑痣”
蜱虫“附体”
被挖掉了“一小块肉”
□记者 周灵芝
去趟公园回家
腰间长“黑痣”
叶女士的宝宝是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月刚满3周岁。6日下午,天气晴朗,叶女士忍不住带着宝宝到公园里玩耍,看着宝宝在草地上开心的蹦蹦跳跳,她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下午回家后,宝宝时不时地就用手去挠右边的腰部。叶女士查看后发现,宝宝的腰上长了颗“小黑痣”。见宝宝用手去挠,她以为只是被蚊子咬了,便用药膏擦了一下,傍晚还给宝宝洗了澡。
“以前被蚊子咬后,只要一擦药膏肯定止痒,可这次药膏却丝毫没有作用,宝宝一晚上都睡不安稳。”叶女士说。第二天早上起床,她发现宝宝右腰部的“小黑痣”比前一天大了,患处有些红肿。尽管如此,她还是没在意那颗“小黑痣”,而是用酒精擦拭患处,并增加了擦拭的次数。可是这依然不管用。
8日早上,叶女士起床后发现,宝宝腰间长的“小黑痣”又大了,用手摸上去有点圆圆的感觉。怎么平白无故就长“黑痣”呢?叶女士越想越不对劲,赶紧抱着宝宝来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
蜱虫“附体”
被挖掉了“一小块肉”
在市一医急诊室,医生柳化源一眼就看出叶女士宝宝腰间的“黑痣”就是蜱虫。蜱虫的头部已经钻入了宝宝的皮肤里,而且已出现了感染和红肿。
“如果不及时取出,蜱虫会继续往体内钻,可能危及生命。”柳化源马上为宝宝实施了扩创取异物切除术,挖出了一小部分被感染的组织,然后顺利取出了还活着的蜱虫。
记者了解到,每年到春夏季节,急诊室都会接诊被蜱虫叮咬的患者,近一个月已发生2例。另一例患者是位成年人,耳朵后面的位置被蜱虫叮咬了。“蜱虫喜欢找比较刁的位置叮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一般患者被叮咬的部位在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柳化源介绍。
市民出门游玩
尽量穿长衣长裤
“蜱虫,永康话叫‘牛草爬’,在我市较为常见,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从各家医院上报的情况看,每年都有蜱虫叮咬的患者,由于处理及时,尚未出现过急重病例。”市疾控中心的金骥品说。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成分,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会分泌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导致患者体内白细胞、血小板迅速下降,并损害身体脏器,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外地曾发生过多起被蜱虫叮咬后致人死亡的病例。
金骥品提醒广大市民,到野外踏青游玩时,尽量穿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避免在野外或草地上长时间坐卧。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千万不要私自生拉硬拽,否则容易使蜱虫口器断裂在人体内。
金骥品表示,有些人在被蜱虫叮咬后没有任何症状,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发病的潜伏期会长达1个多月。
蜱虫小百科
幼虫
若虫
雄成虫
雌成虫
宝宝被蜱虫咬后长出的“黑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