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大家说吧

“不过夜”是一种担当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村干部其实称不上官,也无须把自己看成官,只是受村民信任与委托,被村民选举出来为整个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利益服务的。心里装着村民群众,村民有急难就当自己的家人有急难,类似的“不过夜”就自然成为村干部们的工作常态。

  一场突发的大火,让堰头村村民胡康平兄弟俩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财物及外地租住户的财物化为灰烬。出人意料的是,在灾后短短十几分钟时间,村干部就当场为受灾者募集了5.29万元爱心款,用于灾后救济(详见本报3月26日七版相关报道)。

  “大火无情人有情”,这句平常话,这个时候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人情”两字,不是空口说白话,是要见诸行动的。所谓“危难见真情”,就是人在落难之时、身处困境之中,有人伸出援手来帮一把,这才叫真情。对胡康平兄弟俩来说,突遭家毁财灭之不幸,大半辈子的积攒没了,是何等的心痛与伤感。值此困境之时,村干部及时作为,帮受灾户安排食宿、采购生活必需品,并且带头捐款,很快募集了5.29万元爱心款,以帮助受灾户渡过难关。这给忧伤惊恐之中的受灾户,无疑带来莫大的安慰。

  一人有难众人帮,闪耀人性光芒,是传统美德,善的力量,也反映民风淳朴。胡家住宅失火,虽是不幸,但不幸中所幸人员无碍,所幸有这样一班村干部带头救人于危难之中。因此,除了老胡“很感谢村干部齐心协力帮忙”外,众人也都会为这些村干部点赞。他们的行为具有榜样作用,没有辜负“干部”的称谓,尽到了村干部应尽的职责。

  《堰头村干部救助受灾户不过夜》——这“不过夜”三个字最让人钦佩。它折射的是干部有作有为的担当精神,说明堰头村的干部心里装着群众。党员干部心里有没有群众,唯一的检验标准就在于实际行动,既要看平时为群众做的点点滴滴好事、实事,更要看急难时刻是否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利益勇于担当。如果高高挂起,漠不关心,不说他是个“坏官”,至少也是个“慵官”。

  “不过夜”是一种担当精神,也凸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它应该成为当下转作风后各级干部的群体形象。为群众谋利,解群众忧难,太需要这种“不过夜”的雷厉作风。相形之下,那些不问群众疾苦、不为群众谋利的干部,甚至为一己私利损害群众利益、为小团体利益违纪违法的干部,真的要好好照照镜子,悬崖勒马,不要在贪腐的邪道上滑向深渊。

  村干部其实称不上什么级别的官,也无须把自己看成官,只是受村民信任与委托,被村民选举出来为整个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利益服务的。因此,视所有村民为一个大家庭中人,心里装着村民群众,村民有急难就当自己的家人有急难,类似的“不过夜”就自然成为村干部们的一种工作常态。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3 “不过夜”是一种担当 2015-03-28 永康日报032015-03-2800018;永康日报032015-03-2800020;永康日报032015-03-2800022;永康日报032015-03-2800021;永康日报032015-03-2800019 2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