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财富新闻

花街农民挖雷公藤赚外快
相关人士呼吁妥善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人工种植

上山挖树根 日赚数百元

漫画:朱航鹰

  ■见习记者 徐庆丰

  图为村民把雷公藤从大山挑下来。

  ■

  入冬以来,花街镇方村、枫坑口村等村许多村民,成群结队上山采挖一种叫雷公藤的树根。这种树根附近山上特别多,有的村民最多一天能挖到100公斤。外地客商以每公斤4元价格收购,挖雷公藤成了冬闲时村民赚外快的一种途径。

  雷公藤是制作治疗风湿病药的原料 

  近日,记者来到花街镇方村,正好遇到一名村民从山上采挖树根回村。这名村民说,当地人把雷公藤叫作“菜虫药”。除了方村、枫坑口村,在大园村、赤川村、横岘村等村一带山上也有很多雷公藤。

  据该村77岁的陈振良介绍,这种“菜虫药”的树根是有毒的。小时候,没有农药,父辈们就把这种树根皮晾干后,碾成粉末,撒在长虫的蔬菜叶面上,菜虫就会死去。后来,因为制作使用比较麻烦,加之农药的出现,雷公藤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陈振良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收购雷公藤的集中地——赤川村。走进村子,看见一名老农正在将采挖来的树根砍成一小段一小段,方便出售。这名老农叫胡跃汗。他说,雷公藤有毒,是制作治疗风湿病药的原料。新中国成立前,人们一直是用雷公藤作为农作物的天然杀虫剂,效果挺不错。那时,八字墙一带,曾经把这个“菜虫药”当作产业来做,当地农民对雷公藤很熟悉。

  胡跃汗把砍好的雷公藤装到编织袋,放在院子里,等待收购商来收购。胡跃汗说,从去年开始,就有几名来自湖南邵阳的收购商来收购雷公藤。他们把收购点设立在该村,一般都是立冬后过来开始收购,到来年1月结束。这一带雷公藤特别多,这些客商每天能收购5吨多。据说他们把雷公藤卖到绍兴一家制药厂,用于生产雷公藤片。

  曾有人把雷公藤做杀虫药远销各省

  花街镇一带为什么有这么多雷公藤?胡跃汗说,山上的雷公藤是他们父辈们种植留下的。说到雷公藤种植,这不得不提到他的叔伯公胡钦海。据史料记载,当地实业家胡钦海对雷公藤作过悉心研究,他于1936年购置雷公藤磨粉机,创办雷公藤杀虫药粉厂。产品远销浙、闽、皖、赣等省。在赤川村,还保存着当年胡钦海磨制雷公藤的石磨盘。

  记者几番周折,联系到了胡钦海之孙胡千里,并看到了当年制作雷公藤杀虫药粉整个过程的老照片。胡千里退休后定居金华。对于村民蜂拥而去采挖雷公藤根,他也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胡千里说,雷公藤根系发达,扎根入土也很深。如果村民无序采挖雷公藤,而不补种,将会导致野生雷公藤资源枯竭,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胡千里认为,既然雷公藤能够给当地村民带来创收,村民们就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人工种植,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据1990版《永康县志》记载:雷公藤俗名菜虫药,产于卉川(今八字墙乡)大园、青岩口(赤川)等地,一亩地可种550株、以每年惊蛰至春分为扦插期,插条长30厘米,每穴扦插3条,穴距80厘米至100厘米。每年中耕两次,5年后不再中耕。8年至10年后,于每年8月开始挖掘加工,根呈金红色,亩产鲜根10担至15担,每担鲜根可取根皮25公斤,每50公斤根皮可以加工药粉30公斤,为蔬菜的特效杀虫药。据民国35年(1946)县政府工作报告称:“卉川出产雷公藤甚丰,年产4000余担,经农林部调查,吾国仅此独产”。

  雷公藤,属于卫矛科、藤本灌木,主产于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多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丛中。喜较为阴凉的山坡,以偏酸性、土层深厚的沙质土或黄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凉,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用于湿热结节、癌瘤积毒,临床上用其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其有大毒,应谨慎用药。

  X

  相关链接


永康日报 财富新闻 06 上山挖树根 日赚数百元 2014-12-19 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02;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25;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24;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30;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04;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05;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06;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07;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08;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27;永康日报062014-12-1900029 2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