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决定》要把握的几个主要内容
■市委宣传部 施杭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蓝图,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动员令,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怎样把《决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把握其主要内容。
一、要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第一,指导思想。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第二,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二、要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各项任务
㈠、科学立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高立法质量是关键。我国现在有242部法律,738部行政法规,90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和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决定》提出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㈡、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政府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决定》提出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个方面的任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㈢、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决定》从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司法公正的重点任务,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㈣、全民守法。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全民守法,这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决定》提出要通过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决定》提出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决定》对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等七个方面作出了系统周密的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