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文化·周末

用传统工艺制作
竹节柄锡茶壶

  ■ 程同文

  

  “打镴”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起源于五代。据《永康县志》记载,民国38年永康锡匠曾有1441人,产品百余种。如今坚守老本行的锡匠廖廖无几,芝英镇锡匠应远志是其中之一。

  应远志今年59岁,14岁起拜师学打镴,3年出师后,肩挑行担,外出到温州、台州、江西、湖南等地,串乡走巷,上门打镴,练就一手好技艺。近几年,他看到用酒壶、茶具、蜡台等锡雕器具作嫁妆的风俗又在农家兴起,于是重操旧业,用传统技艺制作锡雕嫁妆系列,深受顾客喜爱。

  应远志的锡雕妆品主要有六大件:一把酒壶、一把茶壶、一对茶叶罐、一对蜡烛台。他打制的茶壶采用“竹节柄”,并镶嵌“古门钱”的雕花装饰(见下图),因而与众不同,显示出自身特色。

  采用传统技艺制作锡雕,需要经过熔化、铸板、下料裁剪、锻打、造型、焊接、刮光、打磨、雕刻、抛光、组装、修整等十几道工序。锡匠制作一把锡茶壶,先是将锡熔化铸板,再下料裁剪成壶底、壶身、壶嘴等部件,然后经锻打将它们连接成型,最后雕刻装饰,制成精美的锡雕妆品。

  应远志制作锡茶壶的竹节型壶柄,先用一块锡板敲打卷成细圆柱,再在细圆柱上约3厘米一段镶嵌铜丝成竹节状,然后焊上锡,锉光,一把壶的壶柄有7至9节。最后焊接上竹芽,成型抛光。壶柄上古色古香的“古门钱”则用铜焊接成型。


永康日报 文化·周末 06 用传统工艺制作
竹节柄锡茶壶
2014-11-22 永康日报062014-11-2200016;永康日报062014-11-2200003 2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