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年糕蟹 脏兮兮厨房里制造
微博微信上卖的私家菜未必能吃得放心
市场监管局提醒,网购冷菜、生食、冷加工糕点尤其要小心
![]() |
制图:应桃蕊 |
■见习记者 俞晓赟 翁俏
“龙虾饱满、知了香辣入味……”点开微博、微信朋友圈,不少网友晒的自产自销“私家菜”照片让人垂涎欲滴。这些借“微圈”营销的美食大都在家庭厨房制作,省下店面租金后价格更便宜,又宣称食材新鲜、分量足,还可送货上门,加上口味确实不错,拥有大量顾客群。
然而这种只放在“微圈”卖的美食,烹制是否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要求?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三家微信美食私家店,加工环境让人倒胃。
厨房乱得像杂货间
微信上销量不错的一家泡椒凤爪专卖店,隐身在城区一家小旅馆内。打开店主家的家用电冰箱,就看到一个脸盘放在一盘盘剩菜剩饭和一些水果之间。脸盘里装的就是做好的泡椒凤爪,上面覆了一层保鲜膜。
店主家楼梯下有个三四平方米的厨房,锅碗瓢盆及杂货都乱七八糟堆在这里,毛巾和装在塑料袋里的鸡蛋、大蒜挂在脏兮兮的墙上,木桌上的案板已发黑。水龙头下方没有水槽,水直接往地上流。地砖上结满了污垢。
店主说,泡椒凤爪是她女儿在上班的公司里加工好带回来的。被问公司怎么会有加工食品的场地时,店主只说公司在总部中心,不肯再多透露其他信息。
店主没戴手套就开始切生黄瓜,随后抓起黄瓜铺在泡椒凤爪上。操作中,店主的手机响了,她没擦手就接听,挂断后又继续用手抓黄瓜。
在切过螃蟹的案板上直接切配菜
微信上有一家卖年糕炒蟹的店小有名气。九铃东路一栋五层高的居民楼底层,露天前院盖上塑料瓦,就摇身变成这家美食店的厨房。墙上污迹斑斑,十几平方米的厨房里,地面上胡乱摆放着各种塑料桶、不锈钢脸盆、碗。一米见方的桌上,放着案板、年糕、豆腐和装杂物的盒子。螃蟹被放在桌子下面的水箱里,边上赫然立着个垃圾桶。垃圾桶里堆着螃蟹废料和菜叶,走近就能闻到异味。
挑好螃蟹后,店主开始清洗、切块。切过螃蟹的案板未清洗,又被用来切配菜。
待用半成品无遮挡随便放
金胜路上一家专门做粽子的“私家厨房”,就在店主自家厨房里。煮粽子的锅、还浸在不锈钢脸盆里的脏碗筷放在地上。一个一米许高的储物柜柜门大开,里面调料敞开口放。厨房里杂物四处堆放,剩下的空间只够两个人小心翼翼走动。旁人能随意出入这个厨房,脸盆里待用的糯米和猪肉没用任何物品遮盖,就直接暴露在这样的环境里。
网上私家菜将规范化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看了记者拍回的照片后表示,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首先,这几家店的食品操作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规定,没有穿专门的工作服,连口罩、手套都没有戴。这几家店的清洗池没有分类,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的清洁工具混用。卖年糕炒蟹的那家店,处理完动物以后,案板必须经过消毒、清洗。贮存场所简陋,如泡椒凤爪用不锈钢脸盆盛装,存储于家用冰箱里,不符合规定。另外,没有设专门的独立操作空间,很容易造成细菌的交叉感染。
私家菜微信、微博店采取线上销售、线下制作的模式,制作点隐蔽、分散,交易行为极难取证,部门监管难度加大。随着今后相关监管制度、措施的完善,这些身份特殊的食品店也将纳入规范化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吃货”,冷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品种尽量不要在网店购买。用餐后如发生肠胃不适,或怀疑外送食品来历,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