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则东:钱花在刀刃上 事情做在实处
![]() |
■记者 吕高攀
党员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去想、去做,干活要带头,干事要带头,要干实事。
黄则东当选龙山镇茭杨村村委会主任时,村里的集体存款不超过2万元。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黄则东不但带领村民成功创建了省级森林村庄,还办起了老年食堂。
如何做到面对困难勇挑重担?黄则东靠的是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和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
黄则东做工程出身,曾经有工程队出20万元年薪聘请他,但他为了村里的事务拒绝了。“村民信任我,选我当村委会主任,我不能辜负大家,要实实在在为村里做点事情出来。”
带头捐款:创建省级森林村庄
记者走进茭杨村时,黄则东正在村里打扫卫生。该村没有雇保洁员,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由村民代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干部轮流包干,村民只要负责“门前三包”。
黄则东说,之所以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培养村民的保洁意识,更大的原因是为村里节省开支,把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村民童伟文非常佩服黄则东:“所有人都这么说,如果不是他,这些事情都做不下来。因为他有能力、肯干,还带头做。”
2008年之前,茭杨村集体收入从未超过2万元。当初茭杨村建设森林村庄搞绿化,苗木都是黄则东“化缘”来的。
除了找条件好的村民“化缘”,黄则东还带头捐款,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每人拿出2万元,作为绿化工程的启动资金。
起先是大家一起凑钱,把基础打好,村里有了点样子,再一步步筹划,“滚雪球”一样慢慢做大。就这样,大家筹集的钱虽少,但是项目一个一个做。
用项目养项目:筹建老年食堂
茭杨村成功创建了省级森林村庄,拿到了财政奖励资金。但是村里的办公室依旧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黄则东对村里的钱看得很紧,因为村里有新项目要做,那就是老年食堂。
黄则东说:“农村老年食堂必须要办好,要为民所想,为民所做。让那些孤寡或年纪大的老人,都有地方可以坐下来吃饭。”而筹建老年食堂的资金,一部分是财政奖励资金,一部分是村干部、村民的捐款。
黄则东亲自设计了老年食堂的布局,添置设施,让老年食堂格外温馨。在人员配置上,也不花一分钱,义工都是村里的妇女代表、村干部家属和女性入党积极分子。
就这样,黄则东“用项目养项目”,为村里做了许多实事,村民对他也是赞不绝口。
“对任何人都负责,服务很贴心,很周到。比如现在铺设污水管网,我自己还没想好要怎么做,他已经帮我设计好了。”村民朱文红由衷说道。
黄则东是这样认为的:党员干部的这个“干”字,就是要为老百姓去想、去做,干活要带头,干事要带头,要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