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时政·新闻

高考改革,文理虽不分科,但还要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走班教学将成为“新常态”

21日晚,“花川建材市场杯”永康十大歌手进行总决赛,“新永康人”欧阳莎莎获得冠军。
记者 林群心 摄
永康十大
歌手出炉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一经发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新的高考和过去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新高考,让多少人想起了过去的“痛楚”?且往下看,也许,会有共鸣;但愿,能给今后参加新高考的人带来启示。

  选修课或将填补职业规划课空缺

  今年的高一新生,将成为新高考的首批参与者,对他们来说,考录方式将从“总分匹配”到“专业+总分”双匹配的模式转变。

  不同的专业,考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及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中自主选择三门选考科目,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同时把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是否匹配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

  “这就意味着,‘专业导向’成为学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话题。”永康一中校长华康清认为,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学生从兴趣和特长入手,提早规划职业生涯,了解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普高教育则要更接地气,而在科目设置暂未改变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应该填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空缺,选修课程的开设,内容要相对丰富,与社会的需求更加接近。

  从事外贸行业的市民王卓觉得,新高考也有利于纠正一味追求名校的趋势,优化教育资源。

  多次考试,给考生更多的机会

  从1979年起,高考时间统一都是在最炎热的7月进行。直到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改到相对舒适的6月进行,虽然有所改变,但“十二年寒窗苦读,三天见分晓”的局面,仍然未变。

  2009年,我省试行对英语听力、技术考试等三项考试实行“平时考试、一年多考”的改革尝试,考试成绩两年有效,每名考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高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因为有两次机会,又是放在平时考试,所以心情放松不少。”刚参加完“小高考”的高三学生孙志毅说,第一次参加听力考试,并没有想象中上“高考战场”的紧张气氛。

  而新的高考制度,也将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除语文和数学外,外语及自选的三门考试科目都有两次考试机会,不少执教高中的老师认为,从三项考试改革来看,给考生多一次机会,考试时的心理压力就有所减轻,一定程度上还能分解学生在考前集中复习的压力,有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

  文理虽不分科,该学的还是要学

  高考综合改革最博人眼球的,应该就是文理不分科了。

  永康一中、永康二中部分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文理不分科,但实际上,学生还会有所区别,确定的必修科目,也都是要学的,毕竟还要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在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前,学生还须先确定高考选考科目。“普通科目难度相对不高,但高考选考科目还有30%的选修课程,难度比占70%的必修课程难。”永康一中高一学部王新晓老师说,非选考科目,可不参加该科目的选修课程。

  有没有可能不按传统的“政史地”、“理化生”分类确定选考科目,而是文理夹杂?“完全可以,但这么选的学生,你需确保科目有特长。”王新晓说,偏科严重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兼报文理科目。毕竟,大多数高校在设置专业要求时,只需一门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就可报考该专业。

  不过,对于校方来说,因为选考科目不同,各科教学进度、规划也将不一,走班教学将成为“新常态”。对于新高考,今天,省教育厅将派出专家,召集金华地区各高中学校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重点解读新高考制度的变化,本报将持续关注学校不同的应对措施。

  白岩村露天电影周,引来好奇宝宝和怀旧家长

  今晚最后一场 老地方不见不散

  ■见习记者 颜元滔

  

  本报讯 月轻照,雾轻摇。这几日晚上,白岩村的文化礼堂前,红灯笼高挂,格外热闹。

  上周,前仓镇党委政府和本报联合发出邀约,请市民朋友到白岩村,坐在高高的草垛旁,看露天电影,享受别样文艺。

  幸好天公作美,每每到电影放映的时间,雨便停了。老人、孩子甚至小情侣都来赶赴这场文化盛宴。

  小村庄迎来久违的热闹

  秋日的夜晚,有了丝丝凉意。不过大家对露天电影的热情丝毫不减。就连村民们打招呼的“吃了吗”,临时都成了“去看吗”,透着乡里乡亲的一份热情。

  操场上一色的红色长条凳,整齐待命;挂着玉米棒的稻草垛就像一个戴着斗笠的小人,极其“呆萌”;农户的院前,串串辣椒、紫茄,引得城里来的小伙伴们纷纷驻足留影。

  84岁的村民李月蕉说,村里已经有两年没请人做戏,冷清许久了,这几天简直像过年一样。

  李月蕉和几个老姐妹早早搬来小凳,占好位置,笑眯眯地看着村里的小辈们在操场上玩耍。直到电影放映完,阿婆还精神十足,连连问,明天放什么?

  孩子们新奇,家长们怀旧

  垂直悬挂的方形幕布,凌空透射的五彩光束,夹杂着孩子们兴奋的喊叫声。电影放映中,大家也免不了随着剧情跌宕,或笑得前仰后合,或急得摩拳擦掌,或怨得长吁短叹,完全没有在电影院里的拘束。

  这或许就是露天电影亲民的魅力了。基本上是,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只要不碍着别人,没人拦着。

  9岁的章晟看一场电影,没闲着。一会儿跑去看看神奇的放映机,一会儿钻到幕布后面,看看“反过来”的人是怎么说话的,当发现演员脸上的痣从左边移到了右边,章晟捂着嘴笑了大半天。

  在金华外国语学校念书的姚骧,看电影的方式更特别。他让妈妈把车子停在人群后方,打开汽车天窗,从中探出一个头来,露天电影一下子变成了汽车影院。

  姚骧说,长这么大,从来没体验过这种看电影的方式。既能看到高远的天空,还能感受晚风吹拂,回去要跟小伙伴分享这份独特的感受。

  妈妈卢女士感叹,记忆中为了看露天电影,总要去搬些石头来垫脚,这次刚好让儿子感受一下她小时候的乐趣。看来,姚骧的乐趣可是比妈妈儿时的回忆酷炫多了!

  

  

  

  今天是本次露天电影周的最后一天,放映的是《澳门风云》,时间还是晚上6点40分,不见不散!

  另外,在校小学生请抓紧时间把电影周主题作文寄至望春东路88号或发送电子邮件至969839357@qq.com,本报将择优刊登。

  小贴士

  X

  ■记者 陈晓苏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6 走班教学将成为“新常态” 2014-09-23 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21;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19;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20;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18;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13;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15;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16;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22;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23;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24;永康日报062014-09-2300017 2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