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政策处理困局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城西新区党工委书记 李浩锋
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政策处理不到位已成为重点工程建设的“绊脚石”、“拦路虎”,甚至一些工程由此停工。而政策处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愿望与政府的政策不一致,有的群众对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理解不透彻;有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工作阻力累积;个别群众在既得利益上漫天要价。对此,我们通过“攻心、攻坚、攻垒”三步曲,逐个“拔钉子”。
一是攻心,贴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求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利益导向和优惠政策进一步告知群众,强化机遇意识,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良好舆论支持;召开群众座谈会、意见征询会,尊重群众意见,将群众的现实状况和今后发展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共同探讨政策处理方案,努力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上门、做到家、做到位,使政府和群众之间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理解,少一点隔阂、多一些融洽,少一点分歧、多一些和谐。
二是攻坚,根据梳理出来的难题,逐个攻克。针对不理解、不支持政策处理工作的群众,我们编成若干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队,主动上门,以谈心的方式,对群众讲清、讲明、讲透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主动深入走访项目涉及村农户,倾听老百姓利益诉求,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刻解决;对需要协调解决的,给出时间表,限期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说明情况,创造机会再解决。同时,我们借鉴市领导联系村的优势,联合公安、执法、国土等部门,一同攻坚,合力推进问题解决。
三是攻垒,对个别不讲理、故意刁难政策处理的人予以打击,遏制歪风邪气。在高新区北地块,一农户把历史遗留问题带到政策处理中来,村干部、新区干部、政策处理工作组千百次做工作,就是不答应、不理会,对土地面积、树木等不给测量、不给清点,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我们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履行程序,为重点工程建设“拔钉”、“清障”、“清场”,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