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原件
孩子是复印件
柯高军
暑假到了,许多家长又为孩子的家教操心起来——如果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中,不给孩子找个好家教,自己的孩子可能会落后于那些有家教或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有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有8万多人,其中本地生近5.4万人,外地生2.7万人。最近,教育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了让公办教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教育公平,已作出规定,严禁公办教师违规家教,或参加培训机构教学。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社会家教市场就牛气冲天了。只要去看看近来各中小学校门和各种渠道出现的家教和培训班广告,你就能体会到家教市场的热度。
家教虽热,但一直来人们对家教现象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孩子受到家教或参加各种兴趣培训,肯定比没家教培训的好;也有人认为,当前的家教和培训机构都是为了赚钱,而教育只是副产品。
近日,一位小学校长在会议上透露:她的一名上初中的亲戚,因英语成绩差,每次考试都只有一二十分。于是去年暑假让他去接受家教。家教结束时,英语老师说孩子大有进步,可开学后英语考试成绩仍是一二十分。近日,《永康日报》“Q来Q去”版刊登:家教老师在教数学和科学课时,只给学生答案,而不让学生问为什么是这种答案。这是老师应有的职业担当呢,还是庸师懒教?
在商品经济社会,假设将家教也列为商品,那么以上两例就是十足的伪劣假冒误人子弟的家教。
可是,时下又有谁来鉴别家教的真假呢,所以不少家长在家教问题上困惑多多,特别是面对那些诱人的广告,更是无所适从。
其实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将希望都寄托于家教是不正确的,而是应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要将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一样来经营。在教育孩子为先还是赚钱为先的选择上,要以身作则,以教育孩子为先,从而克服只要在孩子身上投入金钱请家教,孩子就能高人一筹的思想。改变因赚钱忙、工作忙就将孩子扔给家教的做法,改变业余时间沉湎于扑克、麻将、电视和闲聊的不良习惯,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因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当然,对于好的老师,好的家教,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不过,教育管理部门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去规范去管理,而任凭金钱侵蚀,那么好的老师、好的家教也是很难坚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