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苗 每次回去看望父母亲,父亲总是被悄悄地派遣出去买菜。他们总是记得我们前一次吃饭时爱夹哪几样菜,那么那几样菜必定会买的。 我扪心自问:出嫁前跟父母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是否记得他们爱吃什么菜? 记得母亲那时总是烧大碗菜,这餐吃不完,就留着下一餐吃。到了下一餐,母亲可能会再烧几个新鲜菜。然而,母亲总是吃前一餐的剩菜,把新鲜菜留给我们,嘱咐我们夹去吃。看着她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去夹那盘冷茄子或是冷丝瓜,吃一口就直吐舌头,因为天气热,剩菜已经有一股馊味。我说,冷菜都臭了,干嘛还吃呀。母亲却坚持要吃,舍不得倒掉。 那时家里造房子要供木匠师傅和泥匠师傅,下半年还会供裁缝师傅。每逢供师傅,父母尽量多备些菜,而且每餐都要有点荤菜。母亲为我们立了规矩:一盘肉如果师傅没夹过,不允许孩子先伸手去夹。当然,他们自己更别说了。如果这一盘肉没怎么少去,下一餐还可以摆出来凑盘,就不用花钱再买肉了。有时师傅吃掉了几块,下一餐母亲就添点肉,凑足一盘。总之,父母总是一副不爱吃肉的样子,把一盘肉这一餐摆出来,收回去;下一餐又摆出来,又收回去。他们总是等师傅吃完,才自己吃。而且,他们都是看哪盘菜少夹哪盘,或者干脆把剩菜连汤倒进饭碗里,而把那几盘看着还是整盘的菜收进了菜橱。 暑假时,我总是帮母亲做饭,饭做好了就喊师傅吃饭。那个木工师傅跟我混熟了,就跟我说一些手艺人天南海北吃百家饭的趣事:某户人家摆了肉,但是一餐餐总是那一碗,中间也不知道热一热。某次,师傅伸手夹了一块,却发现肉已经变质,一些蝇蛆蠕动着……师傅说,他们也深知主人家的心思,很多人总是以某个师傅肉吃得多少,来评判这个师傅好不好供养;师傅也知道每餐剩下的那盘荤菜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做师傅的也有个规矩:只允许师傅夹肉,不允许徒弟随便吃肉……那时,我听着这些,总是笑得前俯后仰。现在想来,我感到心酸。那年月谁家不是过苦日子?哪个孩子能真正懂得家长每天都要盘算柴米油盐的难处? 现在每次回父母家,先生总是私下跟我嘀咕:妈烧菜总是那么大盘,我们又吃不了多少,他们不是得吃剩菜么。有时我们也提醒母亲少烧点菜。而母亲的观点是:菜烧少了,你们舍不得夹,那就多烧点,吃不完剩着,我们会吃。 想了半天,我一直想不出母亲到底爱吃什么菜,印象中她似乎只爱吃剩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