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 ■ 苦田 前不久,五金城举办商品展销会。展会第一天,我与妻子去一服装摊买男裤,开价200元,我还价150元,摊主起先不卖,我俩正要离开,摊主又说卖,于是成交。五天后,妻子再去该摊位时,看见有人以120元的价买走。妻子说,那天是顺顺我的意才买的,当时她就认为这条裤子起码买贵了三四十元。我对服装行情没妻子了解。 五一节那天,我去一家打折甩卖的商场买衬衫。名牌8折,卖460元,我嫌贵,到另一家店看中了一小方格衬衫,原价96元,打6折57元,我摸摸布料买下了。上班时同事问我这衬衫多少价。我撒谎说是女儿买的,不知道价格。同事说女儿买的肯定是名牌,起码三五百元,因为胸前缀着绿色的小鳄鱼。 有人说,对于服装是看人猜价的。这衬衫要是老人买,真名牌也可能是假货,因为多数老人是不会花大钱买名牌的。这是不少人对服装与人的搭配的惯性思维使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服装消费已出现了节俭消费、时尚消费、奢华消费等不同的观念。多数老人穿衣讲求节俭,既不追时尚也不求名牌,只求穿得舒适。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女子穿衣,追求时尚,刚上市的新款服装,是她们最喜欢的,因此不怕价格高,第一个穿着上街,赚足了回头率,就十分开心。老板讲档次要面子,穿衣讲求名牌就在情理之中了。前年一老板朋友去法国旅游,带回两套名牌西装,每套1.6万元。他说,这衣服虽贵一点,但穿在身上感觉就是不一样。不过,自从去年他在上海某大商场里看到同样的西装的价格是1.1万元后,对这两套西装的感觉也就大打折扣了。 现在服装店多,有的店打一折二折大甩卖,其中的奥秘便可想而知了。 因此,不论是何种消费观念,在买服装的问题上,要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还是货比三家比较实惠。不过,对于那些讲求时尚要争第一的靓女帅哥,对于那些讲求体面的奢华消费者,价格和“物有所值”又是另外一码事了,因为时尚和奢华具有一些人所追崇的无形价值。 看看垃圾堆里那些还很有新气的服装、被褥,看看家里箱柜里满满的各式服装,我们对服装消费的理念是否也应引起思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