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件锡雕工艺实用品作为赠送外宾礼品 ■ 程同文 永康素有“百工之乡”之誉,五金传统手工技艺源远流长,其中“永康锡雕”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永康目前已列入的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锡雕在永康民间俗称“打镴”,起源于五代,它与打铜一样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永康县志》载:“民国18年前后,全县有锡匠1173人,民国38年有1441人,产品百余种,主要有镴台、镴契(锡壶)、壶瓶(酒壶)、茶叶瓶、粉子盒、刨花船、五字、甲子、千壶、饭壶等。解放后,镴台、五字、甲子等迷信用具已逐步被淘汰,镴契、壶瓶等用具,也由于成本高逐步被热水瓶、瓷壶、塑料壶所代替。故目前在县内的打锡匠已不多,多数在福建、宁波一带打成品出售。” 如今坚持打镴这门手艺的工匠屈指可数,其中最有名气的是盛一原和应业根师傅,他们是永康锡雕传承人。纯镴茶叶罐进入钓鱼台国宾馆 为保护传承永康锡雕文化遗产,浙江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盛一原投资创办了“荣盛达锡雕博物馆”。博物馆以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锡雕”为目的,是收藏、展示、传承、研究并免费向群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2012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 馆内设有古锡器、传承纯手工锡器、现代锡器等三个展厅。古锡器展厅展出自宋代至民国时期的镴台、茶壶、酒壶、锡罐等各种古锡器珍品。传承纯手工锡器展厅陈设有盛一原等永康锡匠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镴台、花瓶、酒器、茶具、供台等打镴手工艺品。现代锡器展厅陈设有荣盛达锡制品公司传承永康打镴手工艺、锡雕工艺并融合现代工艺技术制作的花瓶、酒器、茶具、茶叶罐等锡雕工艺实用品、收藏品,其中纯镴茶叶罐成为“大红袍茶叶”包装罐,已进入钓鱼台国宾馆作为赠送外宾的礼品。 荣盛达锡雕博物馆内配有多媒体播放设备,还设有“永康锡雕手工作坊”,充分展示了永康锡雕的真实性、整体性,较好地保护了永康锡雕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镴手工艺后继有人 芝英人应业根13岁开始从事打镴。60多年来,他继承传统,敢于创新,技艺精湛,由他制作的镴台、镴壶、锡罐、香炉等产品深受用户的好评,部分制品被转送给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外国朋友。 2009年年初,刚过八十大寿的应业根接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邀请,参加了2月9日至23日在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应业根参展的“龙凤呈祥”、烛台、茶壶、酒壶、茶叶罐、香炉等九件锡雕作品受到专家好评。他的锡雕作品因工艺精湛、地域风格鲜明及其实用性和观赏性,具有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入选“五金錾锻”锡作技艺大展。应业根被授予金华市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家称号。 按永康“父子相传”的手工艺传统,应业根已把大儿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打算把他培养成锡雕继承人。 荣盛达制作的大酒壶 应业根打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