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轶华 17日,本报正式启动“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不断有市民打进电话,要求宣传他们家族的家风家训。也有许多市民给我们来信,寄上了他们家族宗谱中的家规。还有市民通过本报“Q来Q去”平台,传来了他们的家教故事。 截至24日,本报已收到了上百条“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大多来自平常百姓家,文字通俗易懂,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方面,看后对为人、求学、治家等都有积极意义。 传统“家风家训” 闪耀着祖先的智慧光芒 《马氏家训十条》对子孙行为规范作出严格的要求:勤俭持家,谨慎自持;耕读为先,坚守本分;不能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 《义阳朱氏宗谱》中的家规对人的行为规范规定得比较全面,其中有“论礼义、重尊长、务耕读、禁赌博、崇节俭、戒斗狠、严盗贼、明交易”等内容。“严盗贼”中说,“盗贼由小至大,渐不可长”。“禁赌博”中说,“世业之凋零,风俗之败坏,心术之浇漓,宗社之倾覆,皆由赌博始”。“明交易”中说,“凡交易者,无论与本家,与外姓,务要明白”。 这些传统的家训,由于历史原因与时代限制,有一些并不可取。更有甚者,还称得上是封建糟粕,我们应当去除,但更多的是祖先“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心得,传承着他们的人生哲理,闪耀着他们的智慧光芒。 现代“家风家训” 汇聚了社会正能量 朱氏后人还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在1995年制定了《义阳朱氏宗谱》家规和继承接支办法。家规中增加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劳动致富,重农兴工、文明经商,团结和睦、礼貌待人,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等内容。 一些市民还打来电话,讲述良好家风及其背后的故事。这些家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给金给玉,不如给书教子;给田给屋,不如宽厚待人”、“珍惜拥有,胜过强求;知足者常乐,常乐者知足”、“知识改变命运”、“自信、自强、自重”等家训,像一首首哲理小诗,汇聚了社会正能量,让人警醒,催人奋进。 征集“家风家训”活动,我们还将继续下去。如果你有良好的家风家训,或者有好的治家心得,请你奉献出来,让它传递社会正能量。 来稿请寄望春东路88号永康日报社社会新闻部收,也可致电87138756,或登陆“Q来Q去”138600110及“永康新闻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