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换了吗?”这成为了当前我市不少企业主之间打招呼的新方式。当前,在我市企业中,“机器换人”高潮迭起。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程,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再造我市制造业新优势。 前面是政策拉动,后方是市场倒逼,我市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谋求企业发展,实现“二次出发”,已然成为共识。 有想法,更要有行动;有行动,更要行得对。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对“机器换人”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即通过“机器”替换“人工”。他们认为,“机器换人”就是意味着一次性大成本的资金投入,引进新设备或流水线,进而改变生产方式。 显然,这不是“机器换人”的真正内涵。 开展“机器换人”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第一步,企业不能止步于引进新设备换掉工人,更要探索如何把现代技术纳入到整套的生产管理体系中去,最终实现生产智能化、决策科学化,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真正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省提出的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战略目标。 说到底,机器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希望企业在开展“机器换人”时,进行思路调整,换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评价标准明确 奖励项目增加 3月18日,市政府正式出台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我市每年确定100个以上的“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入围项目。包括三大项目类别:“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拟人机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智造流程”装备优化提升项目。 “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评价标准包括5个方面:企业相对员工减少率≥20%;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同比提高≥10%;企业亩产税收(具体计算方法另行规定)同比提高20%(含)以上,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0%以上;企业职工人均劳动报酬同比提高10%以上及企业年度内技术改造投入≥2000万元,其中设备投入≥50%。 《细则》规定,规上工业企业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后,经审核达到其中3项的,可评为“机器换人试点企业”;达到其中4项的,可评为“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另外,规上工业企业在实施“拟人机器”关键技术攻关、“智造流程”装备优化提升项目后,项目技术在我市5家(含)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推广应用或者被5名(含)副教授以上专家认定有较大突破,能够显著提高相关行业制造工艺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也可获评“机器换人试点企业”或“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细则》明确,企业参与“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后,被评为“机器换人试点企业”或“机器换人示范企业”的都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其中,“机器换人试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的,在原有技术改造奖励的基础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给予奖励;实施“拟人机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智造流程”装备优化提升项目的,将给予30万元奖励。 “机器换人示范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的,在“机器换人试点企业”奖励基础上,再追加10万元奖励;实施“拟人机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智造流程”装备优化提升项目的,将给予50万元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