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 ■ 胡双瑰 上周末,去商城买点小东西,出得东大门,对面就是农合行。早就想着办张自行车卡,但都没时间。幸喜午休时间银行很空,填表办手续只花了十多分钟。出门往右走十步,刷卡取车骑向大润发。在大润发门口还车购物,购物完毕取车骑回家,再把车推到百步外租车点还车。 据了解,公共自行车开通近3个月,丽州卡办理已经突破5000多张。听说持有这张融合多种功能的便民卡,不仅能享受租用公共自行车便捷出行,还能在永康范围内实现生活、就医、消费一卡通。 公共自行车不仅方便人们短途出行,有效归避了公共交通站点距离家门或单位的“一公里”交通“盲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效缓解因家庭自行车保有量过大而造成的重复占地,以及费用高、浪费、丢失严重等问题。 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是一种生活品质的重建,是政府民本意识的体现,城市文明的进步。 中国一度是自行车王国。计划经济年代,千军万马骑自行车上班曾是一大奇观。随着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自行车的地位日渐衰退,它不再是承载人们的主流交通工具,似乎拥有私家车才是现代人生活品质的体现。挤在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的夹缝处,自行车一度被人们抛弃。是我们的生活观念抛弃自行车,还是城市的交通机制抛弃自行车? 前不久,我市投资约700万元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自行车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这一举措不仅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系统,还对准了市民日常的短程交通接驳,以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方式,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城市复兴自行车,除了能解决短距离交通接驳问题之外,还是一种生活质量的回归,也是交通本质的回归。城市复兴自行车公共交通网络,这才是切合实际的绿色交通的要点。 自行车作为节约能源、节省空间,参与公共交通的一种尝试,还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 首先,我们面临的“关口”——缺少安全的停车空间、安全的行车道路。看看我们的交通现状:非机动车道被长期霸占,行人和自行车只好闯进机动车道中。有些骑自行车的老人和孩子,行驶在川流不息的机动车道上,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合理规划新建、改扩建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新区城市道路,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 另外,加强机动车的礼让教育必不可少。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应当礼让行人。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管理,同时市民要培养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明谦让习惯。 不少市民希望,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能布点更合理、更密集一些。但因地理、技术等各种原因,要公共自行车马上“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有点不现实。相关部门将依据市民出行需求,逐步增加公共自行车的投放数量,布点间隔距离也会越来越合理,并将站点向外环延伸,市民绿色出行将越来越方便。 可以肯定,不久之后,自行车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后续、完善服务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市民要像珍惜自家的东西一样珍惜公共自行车。有关部门不妨招募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自行车维修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协助自行车站点客服人员做好后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