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0版:特刊
3  4  
曾为报人 美好经历
朱志昂:报社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胡慧君:曾为报人
胡潍伟:我离开了这里,我留恋这里
楼家庆:珍藏至今的记者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胡潍伟:我离开了这里,我留恋这里
2013-12-18

  我离开永康日报社已经21个年头,但在报社工作的点点滴滴仿如昨日,历历在目。

  我1991年元旦到报社工作,1993年9月调到市委组织部,在报社的2年零9个月,是我一生的荣耀和财富。因为报人的经历,培养了我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学会了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事物,公平公正客观评价事物,提升了我的文字写作水平和与社会交往交流的水平,这对我之后的工作生活都很有帮助。

  当时,报社采编加后勤排版人员总共才16人,虽然当时大家都很年轻,但作风很扎实,思想很活跃,对一个个选题的交流讨论十分热闹,团结协作的氛围很浓。我在前辈的带领下,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在报社赶写一篇反映八字墙水果丰产不丰收的稿件,但恰巧停电。我们就开着应急灯继续奋笔疾耕,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第二天,稿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反响很好。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八字墙果农能够及时得到帮助,我内心感觉很有成就感。

  我在报社入党,在报社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是报社培养了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在报社期间,我二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子之父为何晚境凄凉》、《他开共产党员示范车》等作品在中国县市区域报年度好新闻评选中获奖,我还参与了永康撤县建市的报道。

  1993年,因为组织工作需要,我调离了报社,但我对《永康日报》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组织部工作期间,我经常向报社投稿。

  调到组织部后,我利用在报社积累的经验,开设了《丽州党建》内刊,组建了非公企业党建理论研究会,开辟了我市组工方面很多项创新工作,收获很大。可以说,报社的采编经历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我离开了这里,但我热爱这里、留恋这里、关注这里。报社风风雨雨走过了30年,成绩有目共睹,我写了两首诗词来表达对《永康日报》的敬意和深情,希望新一代报人能够跟紧时代发展步伐,越办越好,更加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特刊 20 胡潍伟:我离开了这里,我留恋这里 2013-1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