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五峰·西津
3  4  
胡则的名字出生地及家世出身
银行监控在微笑
西津谣(童谣)
书香门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3年4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胡则的名字出生地及家世出身
■ 王石周
2013-04-24

  胡则,是一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中进士做官以前的资料,除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略有提及,很少见之于史籍;而最应记载他家世出身的谱牒,可能因种种局限得不到交流和利用,直到清嘉庆二十年(1815)胡氏库川族人胡敬所辑《正惠公集》(注:又称《胡正惠公遗集》。“正惠”,胡则去世后,宋理宗淳祐间朝廷给予的称号),“开卷有年谱,仅一页,叙世系生卒年月及开宝、太平兴国、雍熙、端拱诸纪元,而事实悉未载。”也就是说,有关胡则出身的基础性资料几乎是空白,这就给胡则研究带来困难。历史讲究真实,如果离开翔实材料的支撑,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把传闻作为依据,以致作出完全违背实际的论断,以讹传讹。本文想就永康胡氏统修宗谱发现的材料,并愚见所及,对胡则的名字、出生地及家世出身作点考辨,就教于大家。

  

  一、胡则的名字

  不是宋太宗御赐

  胡宗懋《胡正惠公年谱》:“公讳则,初名厕,母以如厕得则,故名。既胪传(注: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按甲第唱名传呼召见),帝用御笔涂去‘厂’,曰:‘厕非所名。’始名则,字子正。”

  应氏上厕所生胡则,习俗以为贱名好养,就同“阿狗”、“阿猫”一样呼胡则为“阿厕”完全可能,但像他那样的士大夫之家,长大还应有“大名”、“学名”或“考名”。胡则中进士是端拱二年(989),二十七岁。在封建时代,皇帝至高无上,“应天子举”,竟居然不用正式名字而用“厕”的乳名、小名,宋太宗在唱名传见时,才用御笔“涂”(也有称“削”)去“厂”,还说了句“厕不应作名字”,始改“厕”为“则”。这很像神话。对于“皇帝金殿赐名”,不说史籍没有记载,对此“殊荣”,就连极为重视光宗耀祖的宗谱也没有只字提及。如果胡则是“穷人的儿子”,为彰扬他苦学成才的精神,而附会宋太宗赐名,增添他头上的光环,作为传闻故事未尝不可,但把它作为“真事”加以肯定就不符合情理和事实了,毕竟胡则不是穷人出身。像他这样的家庭,对名字是很重视的,起名是很讲究的。他祖父廷评兄弟三人,廷讦、廷许、廷评;他父亲承师兄弟三人,承师、承佑、承旺;他兄弟四人,则、賏、赈、贶,“贝”旁,单名。胡则分明有“大名”,他在赴开封应试前一年(988)八月初一书于僧舍屋壁下的《别方岩》诗,不赫然署名“胡则”吗?又为什么要以“厕”这样的贱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层次的科举考试!

  

  二、胡则出生在(永康原溪岸乡)上胡

  《宋史》本传称:“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胡宗懋据《正惠公集》,说胡则“出生于永康之胡庄”,“永康胡庄人”。义乌籍著名作家王西彦听父亲说,胡则是永康县胡库村人。缙云县人大网文章,说胡则“诞生缙云靖岳胡塔地”,原来是缙云人。长期来,胡则出生之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考《胡庄胡氏宗谱》世系:始祖一世发祥,十二世胡畅(811-876);十三世金宝(827-909),居衢州,生三子文通、文瑜、文敬;十四世文通(854-910),生二子孟廉、孟能;十五世孟廉(874-936),迁居永康(塘里坑)升平乡十三都二图胡庄,为胡庄始祖;孟能(877-933),于后梁贞明三年(917)迁居永康胡库,为胡库始祖,胡则为孟能第八代孙,明载生于宋太宗大中祥符戊申年(1008),显然同胡则出生在宋太祖乾德元年(963)的事实不符,且与胡庄根本无关。又据考证,所载迁居永康胡庄和胡库的孟廉、孟能兄弟是胡畅后裔,而胡则的永康一世祖胡彭是胡畅之弟胡凤的后裔,两者各为支系。把胡则拉到孟能之下,实为移花接木,而孟能迁居胡库,库川宗谱无载。所谓胡则生于胡庄之说,不足为据。

  《库川胡氏宗谱·大宗祠崇祀》:“吾家一世祖道甫公讳彭,初仕钱氏。时唐季,授吴越令公。其后以年老归职,从其子廷评公迁永康,家于邑之北隅。故三世祖达人公墓在焉。迨四世而生则公及赈公,并举进士,至五世子仪公偕其子达夫公迁居库川,初为庄库,而继以居之。”子仪,名棣,胡赈第四子;达夫,名闉,胡棣长子。《库川胡氏宗谱·村族史事》:“庆历皇祐间(1041-1053),胡赈四子棣,偕其长子闉以卜兆(注:选择墓地)故,定居胡库,取名库川。”胡棣迁居胡库,为库川始祖,其实,胡则已于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在余杭私第去世,显然,胡则不是胡库人。

  至若缙云县溶江乡岩坑村胡氏,据《胡庄胡氏宗谱》康熙五十一年(1712)谱序:“余胡姓本出安定,始雍而流江东,住衢而分永邑。金宝公生三子文通、文瑜、文敬,文通公生二子,长曰孟廉,派居胡庄,次曰孟能,徙居胡库。若东阳前山、梅岘,若台之古岩下,若缙之岩门,虽居异籍,俱由衢徙,悉自同源。”与胡则的关系则更远了,生于“胡塔地”,仅仅是传说而已。

  那么,胡则出生在哪里?

  《库川胡氏宗谱·居徙村落》:“胡姓从邑城北隅迁大圣潭。”

  《保定郡赤川胡氏宗谱·谱系说略》:“承师,字元祖,号达人,廷评公之长子,住大圣潭边。”

  《宋封佑顺侯诰》:“侍郎(注:胡则,兵部侍郎)世居永康县游仙乡石门里地名大圣潭边,去所居二十里有方岩。”

  《保定胡氏宗谱·重修保定郡胡氏宗谱序》:“吾家族自始祖老令公讳彭者,官至仆射,五季时仕钱氏,拜吴越令公,乃始迁居华溪。三世祖承师公住上胡,号达人,修真尸解(注:道教用语。指修炼得道,遗弃肉体而仙去),乡老以为公有升仙之异,因以所居溪潭即呼为大圣潭也。四世祖保定公(注:胡则,因授上柱国保定郡开国公而称)伯仲四人,次賏早世,再次赈仕侍郎,又再次贶官至员外郎,其子孙世居上胡。因质老者之传,考谱牒之示,上胡真胜地也。”

  上胡,球溪从旁流过,山环水绕,承师公所居,胡则出生之地。“源流世系出令公”,“大圣潭边是祖派”。虽然,“柱国名贤”牌匾等宝贵文物已不存在,而大圣潭、八角井、延承桥、八字石门等遗存还在证明它是“邑东古族”、“胡则故里”。

  三、胡则并非“穷人的儿子”

  王西彦《永存的恩泽》:“听父亲说,胡公原是邻县永康胡库村一个穷人的儿子”。也有学者说,少年胡则“种过田,学过手艺”。

  胡则是“穷人的儿子”吗?先看看他的家世。

  曾祖父胡彭,号道甫,好学贯通经史,有才能刚毅果敢,唐末五代时辅钱镠“在攻黄巢之乱中保有吴越”,钱氏倚重他出主意、定计划,官至仆射,拜吴越令公。令公,古代对中书令的尊称,唐代非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

  祖父廷评,字从美,号彦瀔(瀫),好学通敏,广树阴德,曾有“丧门曹”(注:主死丧哭泣等事)七人,由非罪系狱将处死,他以钱贿买免其死,临走时又赠以厚币。他暗忿钱氏继世骄侈,以官卖钱,滥施冤狱,告状无门,愤而奉父迁居永康,不求闻达,唯以诗书教子孙和行善积德,终赠大理寺评事。

  父承师,字元祖,号达人,以学行授将仕郎署理大理寺评事,改少卿寺丞加右赞善大夫,殿中丞国子博士转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比部二员外郎,后授五品服,皇上以茜(大红色)袍、象简赐之。辞官居家,好道术,华阳岸帻,鹤氅垂绅,以修养为心,以山川之灵而挺生,八十三岁无疾而化,传有升仙之异。

  由此看来,胡则并非“穷人的儿子”,而是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西津 14 胡则的名字出生地及家世出身 2013-4-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