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视线
3  4  
房源信息
高标准建设,提高百姓满意度
台风过后
水稻病虫害增多
维修加固后姚畈危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标准建设,提高百姓满意度
东城街道卫生院创建示范门诊,优化母婴保健服务
2012-08-15

  ■记者 李梦

  近日一大早,家住园丁新村的吕先生带着3岁的女儿,来到五金城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站打防疫针。前一天,吕先生收到了东城街道卫生院发出的提醒短信:新的接种门诊已经搬迁到五金城菜场对面的东八街了。

  “新环境,还不错嘛!一连几间店面好宽敞呀!”吕先生拿着接种证,先到登记窗口进行登记。此时,已经有好几位家长在前面排队等候登记了。

  “打针的人太多,晚点会更挤,我们8点不到就过来了。新的接种门诊可比以前那边好多了,让人感觉干净清爽。”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新门诊与原门诊进行了比较。

  接种日将从每周一天改为每周两天

  该院预防保健科科长吕华英介绍,新的卫生院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有200多平方米的场地,分预检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等区域,双楼梯双通道,门诊流向设置合理方便。

  接种门诊的场地虽然扩大了,可是周二的上午,排长队还是常见现象。每到这天,接种人次就会达到600人左右。“我们科有11名医务工作人员,5个负责登记窗口,6名护士负责接种疫苗。在夏天,上午是太忙碌了,家长一般喜欢选择早上过来接种,下午就会空好多。到了冬天,上下午才平均一些。”吕华英说。

  据悉,东城街道常住的接种儿童对象才1720名。可打开电脑一查,却发现登记在册数达到了3308名,还有临时登记的4000多人,异地接种的有3256条记录。

  吕华英说:“在五金城这边做生意的人多,外来人口多,流动性也大。我们的工作量很大,在麻疹强化接种时,人员接近1万名。9000多人的接种量,排长队现象总是难免的。有时,难怪家长会抱怨太拥挤了。”为此,市里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不久后每周二接种将改为每周二、周三接种,每周一天增加为两天的时间。

  如今场地面积足够大,硬件配套设施良好,门诊流向设置合理方便,各方面条件基本允许了。于是,吕华英就有了争创星级门诊的想法。

  “星级门诊要求周一到周五5天时间均接种。然而,目前工作人员工作量已经很大了,如果开设星级门诊,预计还会大幅度地增加接种量。”吕华英说,这是个难点,也是她的担忧之处。倘若城区街道几家门诊一同创星级门诊,保持接种人群平衡,时机和条件就都成熟了。

  申报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已符合条件

  接种门诊忙开了,旁边的儿童保健门诊也“不甘示弱”。副主任医师王灵芝正忙着给孩子们做检查,记录档案。王灵芝是我市唯一一位专职儿保的副主任医师。

  “0-3岁的儿童,佝偻病、营养不良、体弱等以前的常见病况较少,主要问题是贫血。这个年龄段,我们负责1500多名本地儿童、2000多名流动儿童,检查后发现有30%以上的儿童有缺铁性贫血。许多孩子只是轻度贫血,家长注重添加辅食即可。严重到需要药物补铁的倒并不多。”王灵芝说,此外,她的科室还要负责33个幼儿园、5000多名小朋友的集体入托儿童管理。

  五金城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站服务范围大,儿童保健门诊就是按照金华市乡镇卫生室儿童保健示范门诊的标准设计规划的。王灵芝正为申报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门诊设置区域化,有候诊区,门诊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24平方米;配备1-2名专职儿保执业医师;开设日常儿保门诊,常住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5%,体弱儿童管理率达100%。这些必备条件,我们都符合了。”王灵芝说,目前,该中心还派出一名年轻医生,专门进修妇幼知识,到时将成为一名专职儿保医师。

  就医环境改善,老百姓感到很满意

  创建示范门诊,得利于良好的新环境。东城街道卫生院院长沈高新表示,五金城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站前身是五金城卫生服务站,从三间店面扩大到六间店面,而且双层面积达到了7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预防保健中心站。

  “这还得感谢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事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场所。地方大了,就要高标准创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母婴保健服务。”沈高新说,全科、儿保、妇保、接种门诊,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五金城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站,打造五金城良好的社区医疗窗口形象,更好地为五金城商户居民提高优良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师马玲晓介绍,预防保健中心站开张才20多天,除了自个工作环境舒适了,周边居民也认为就医环境改善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站里还为五金城社区800多户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规定是超过3个月的居住者需要建立健康档案,我们一般超过1个月就建立了。有时碰到新商家或前来挂号看病的生面孔,就问一声建档没有。”马玲晓说。

  因为伤风感冒正在输液室打吊针的陆阿婆说:“女儿在六街开店,我住五金城10来年了。新的打针地方大了好多,我感到很满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视线 06 高标准建设,提高百姓满意度 2012-8-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