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乡村
3  4  
房源信息
村口2亩多垃圾山从何而来
下徐店的馃饼
主打“外婆”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1年1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抽粉干的边角料变成美味
下徐店的馃饼
主打“外婆”牌
2011-12-14

  ■记者 王晓鸣

  

  “好啦——好啦——”前两天,在芝英镇下徐店村粉干合作社内,村民把一只只馃饼放进蒸笼,生上旺火。20多分钟后,馃饼正式出炉,虽然样貌蛮普通,闻着却是清香四溢。尝一口,味道还挺特别,较之其它饼类,馃饼的外皮比较厚实,却滑滑的有嚼劲,内馅则分为菜干肉和红糖,有咸有甜。

  

  淡出视线的馃饼重出江湖

  

  “馃饼的外皮,选用的其实是抽粉干的前两道工序原料,俗称‘抽头’。”粉干合作社负责人徐赵虎说,大家都知道下徐店的粉干很有名,虽然馃饼的外皮用的是抽粉干的“边角料”,却经过浸、洗、磨、压、绞、两次蒸笼等十多道工序精心制作,很环保,不加任何添加料,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食用。

  “年轻时,我们在抽粉干的时候,就常常做馃饼吃。”村民章梅英阿婆说,自己21岁嫁到下徐店,就与抽粉干结下了不解之缘。抽粉干过程中,常会剩余一些“抽头”,大家觉得扔掉可惜,就会拿来做馃饼。

  阿婆回忆,当时的馃饼不会像现在和这么多菜干肉,常常是蒸几只白皮饼,放在柴火里煨一煨,咬着酥酥的,也挺好吃。

  后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美食越来越多,拙朴的馃饼也慢慢淡出了大伙的视线。近两年,吃惯山珍海味的人们开始寻找返璞归真的“土”货,村民突然觉得,这种由纯米粉制作的馃饼,正是“土”字辈里的代表呀。

  

  首进农展会受城里人青睐

  

  粉干合作社尝试制作了一批馃饼进军农展会。原想着市民会对其抱观望态度,谁想一露面就大受欢迎,3天共售出馃饼近2000只,最后一天由于数量跟不上,面对不断前来购买的市民,村民只能连声说抱歉。

  “有一位百强企业的大老板一口气就买了7只,说都是他一人吃。”徐赵虎说,“大老板说,吃惯了应酬酒席上的菜肴,反倒觉得这种用菜干肉做馅的馃饼最可口。而且多吃一点米粉食物,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许多品尝过的市民都说,馃饼虽无华丽的外表,也无格外细致松软的口感,却好像小时候回到外婆家吃的面饼一样,让人觉得很温馨。

  

  想尝美味,合作社开通了品尝热线

  

  “今年5月份,合作社举办了一场抽粉干聚会,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接下来,我们还将以馃饼为媒,以馃饼为友,进一步把粉干文化发扬光大。”徐赵虎介绍,下徐店历来以抽粉干著称,合作社里的粉干选用的都是优质早稻谷,现碾、现抽。市民可以在观赏抽粉干全过程的同时,品尝到味道独特的粉干生和馃饼。

  徐赵虎说,如果有市民对下徐店的馃饼感兴趣,想尝一尝是啥味道,不妨先拨打合作社电话:15727955815。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乡村 06 下徐店的馃饼
主打“外婆”牌
2011-12-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