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五峰·重楼
3  4  
读书不会“读输”
村庄表情
井冈行
杨梅赋
阳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1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书不会“读输”
■ 吴鹏飞
2011-06-29

  我原来是一个贫困的孩子,解放前因生活窘迫,仅进了一年半学堂。1949年参加解放军,在部队要军训、剿匪、打仗,很少有空闲时间,但我在那紧张的环境下,总是书不离身。由于书读得多,文化水平的提高,1951年华东海军学校来我部招生,我一考即中。结业后分配在海军舟山基地“南昌”号军舰任航海士。

  在军舰上,除了护航、作战,就是学习。当时全军正掀起学校高玉宝热潮,于是更激励我向往读书。书读多了,便极自然地会去执笔写文,从1952至1954年,我陆续写了十多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后发往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料想不到的是,给我出了一本名为《我和我的小黄牛》的单行本,在全国发行,还获得一笔丰厚的稿费。

  1955年,我复员回农村,很快被民政局挑选去杭州劳改单位工作,可倒霉的是,在1962年因一桩冤案被贬回乡任地球修理工。那时在生产队集体劳动,一收工又要抢时间钻自留地,生活也苦不堪言,但在那样的处境下,我利用田间劳动片刻休息之余以及上山放牛之际也是手捧书本,晚上熄灯前更是我读书的黄金时间。总之,见缝插针,凡书都读。此时,一些人见我如此痴迷,便讥讽说:“你这个书呆子,书不能当饭吃,反正是‘田乌龟’了,锄头柄握握紧点是真的,读书有何用!”每当此,我只是付之一笑,不作申辩,坚信“读书有花头”。

  一声春雷,1978年,我的冤案获平反,回到了单位工作。起初,原分配在乡下小单位,当领导获悉我是爱读书会涂涂写写之人,便把我调回县卫生局。由于书读得多,积累了一些知识,各方面都有较厚实的基础,1985年离休后,我仍被各单位聘请编写《卫生志》、《土地志》、《古丽镇志》、《商业志》、《军事志》、《妇保志》、《电力志》等志书。眼下我已是耄耋之年,仍有些单位前来聘请。当然,盛情之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是乐意为之。

  更有趣的是,在农村时,我已30多岁,还是夜伴孤灯,光棍一条,这时有一好心人为我牵线,说是城内有一工人之女二十岁,中学毕业在家,问我是否去相见一下,经她介绍,我便先写她一信,可能是语句打动了她的心,料想不到的是,竟一箭射中,愿与我结为秦晋。

  上述成绩的获得皆得益于读书。

  从我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个人在任何不得志的情况下,还是应惜时如金,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当然,有些书读了,一时派不上用场,也无用武之地,但需知,任何知识藏在肚里,一是不会腐烂,二是别人盗不走,一遇到适当的气候雨露土壤是会发芽结果的。因此奉劝无适当工作的人们,切莫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只要与书为伴,博览群书,机遇一来,黄金屋、颜如玉自会突然而至。

  读书不会“读输”。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重楼 11 读书不会“读输” 2011-6-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