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犹如一幅蒙娜丽莎的画像,笑,又似非笑,美,却又令人难以捉摸。 先看试题原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这个题目的出彩之处首先在“出新”,这个“新”主要新在内容上。它一反“感恩”、“孝敬”、“回报”、“代沟”等传统话题,也游离于“国学热”、“经典热”之外,提出了“文化反哺”的新理念,这是一个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课题,对许多人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要说在过去“如潜流隐而不现”,就是在当下,在主流媒体上,在常人交往中,也不是耳熟能详的话语。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处处可感受到这种“文化反哺”:在生活方式上,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对老一代“生存”观的反哺;在价值观上, “自由”、“发展”对“顺从”、“苟且”的反哺,“人权”对“臣奴”的反哺;在审美情趣上,“简约”,“时尚”对“繁华”,“传统”的反哺……至于在电脑、电器、饮食、住行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上,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就更为广泛和常见。命题者将这种“常人心中有”但“常人笔下无”的“熟悉的陌生人”呼唤出来,聚焦于作文命题之中,确实别具匠心,非高智商大手笔者难出此题。 更可贵的是,此题的出现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与去年我省的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有相当深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去年的命题是指在生活情感上的“感恩”、“反哺”,今年则是在知识上、文化上、理念上的“反哺”。这样,一条渐行渐深、渐行渐高的轨迹,就彰显在我们眼前。 正因为 “新”, 往常的猜题、押题方法就全落空了,那种想用背好的范文临场再“套一套”的“宿构”做法也肯定失灵了。而真才实学却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这对那些投机取巧、企图侥幸入围的人,不啻是一记当头棒喝,而对提高“区分度”,又是一计高招。 如果说,今年北京的试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像是立马横刀的关东大汉,上海的“‘丹麦钓鱼’材料”宛如十里洋场的贵妇人,那么浙江的“角色转换之间”则是一个行走于烟雨江南的小家碧玉。我们在欣赏其“含而不露”的朦胧美之余,可否希望她更爽朗、更显露一点呢?“角色转换之间”这个题目,写“转换”已属不易,写“之间”,更难下笔,而重点放在“转换”还是“之间”难以捉摸。要求考生在“思辨”上多下功夫,诚然不错,但思辨的概念不能云遮雾障,模糊不清,“羞羞答答”固然可以作为一种美的形态,但难以成为一种好的说理方式。作为考题,让学生花过多的心思在审题上,毕竟不是上策。作为富饶的浙江创新的浙江,不仅要有诱人的魅力,还应有大气、豁达的胸怀。这,不知算不算苛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