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早早播种了晚稻,有的现在还在田里抢收 ■本报记者 陈爱姝 实习生 朱窈 连续23天的雨天终于告一段落,种粮大户的心并未因此变得开朗起来。据调查,全市有近四分之一的早稻种植农户深受倒伏损失,受灾面积达800多亩,泥芽谷也只能作为饲料粮出售,有的倒伏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然而,面对同样的自然灾害,有的种粮大户安排科学,时间抓得紧,没有一点损失或损失很小,雨水反而滋润了他们新插种的晚稻秧苗。 抢收倒伏稻田力不从心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上柏石粮库和炉头粮库这两个夏粮长期收购点。粮库里,除杂机器在隆隆作响,收稻谷、装袋、搬运……工人告诉记者,趁着这几天天气晴朗,必须抓紧时间把前段时间囤积的稻谷晒干,这样多少还能收回点成本。 曹必成是我市最大的粮食种植户,在我市已经10年了,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01亩。这次台风一吹,由于大面积的种植加上机械没能跟上,曹必成抢收起来还是力不从心。 “今年我们的稻谷长势一直很好,本来预计产量比去年要好,但这次台风一吹,田里的收不回来,收回来的晒不干,我们至少损失了四五万元,那几天,下雨的时候只能在屋里干着急,只要有一会不下雨就忙着抢收,粮库也很体谅我们,一直开门工作到晚上12点,只要我们有需要就为我们服务。”在上柏石粮库,说起前几天抢收的情景,曹必成的妻子王多娇越说越心痛。其实,台风来之前,气象台、粮食局都给他们发过提醒短信,看着不是很黄的稻穗,他们还是舍不得收割,但就是这个侥幸心理为以后埋下了祸根。王多娇说,抢收那几天,由于人手不够,他们家光请人手就多花了好多钱,悔恨当初没早点收割。 然而,等他们意识到台风即将来临时,收割的进度则远远赶不上台风的速度,一家人心急如焚。“那几天,搬运工都很难请到,幸亏粮站帮忙,现在这里的搬运工都是粮站里的,我们当时一边收割就一边雇人种上晚稻,已经有一部分种回去了。”王多娇说。 来自江西的李建荣也没有那么幸运。由于收割比较晚,台风来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田里的稻谷成片成片地倒下去。“我们主要是机械不够先进,导致收割进程比较缓慢。保险公司实地查看后说受灾的有58亩,其实至少有70亩,损失惨重。”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又雇了一台收割机,两台一起抢收没有倒下的稻谷,也请了很多工人运晒,但现在还有40多亩没收回来,晚稻也只种了20多亩。 有的7月底就已收割完 有的准备在晒场上装大棚 芝英街道桥里村的胡德驮,今年种了160亩的早稻,相反,台风带来的雨水还正好滋润了他刚刚插下去的晚稻秧苗。当记者询问时,胡德驮满脸轻松地说:“早在7月21日就已经全部收割完,现在粮食也都卖出去了,留下一万多斤作种子,晚稻也在7月28日就种完了。”老胡说,台风反而帮了他的忙。跟胡德驮一样,象珠三村的王陈林也是在台风来之前就完成了抢收工作。王陈林说,这次抢收成功还多亏了新购买的大型收割机,家中152亩早稻5天时间就全部收割完毕,并在7月30日前种下了晚稻。 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章天寿与所在的柿后村协商,准备和村里共同出资把原来600多平米的晒场改成水泥地,并安上大棚,为以后的抢收做好准备。”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做法不仅为他自己解决了晒场问题,也符合市里所提出的土地流转政策。 章天寿也表示,虽然今年损失了8万多元,但他还要再投入将近8万元的资金建晒场。“晒场这段时间就要动工了,等这600多平米的晒场建成后,就不存在抢收时没地方晒的问题了,我还准备建个大棚,下雨天也不受影响了。”章天寿乐滋滋地说。 市粮食部门:已收购2100多吨, 完成订单的62% 在准备夏粮收购期间,市粮食局及时在全市开设了33个收购点、配置3套入仓除杂输送机组和5个地磅站,加快收购速度,让农户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抢收。 “我们局里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服务活动,做到‘六提前’,在实施过程中,‘提前开秤计重入库’取得了很大成效。”粮食局业务科的王洵进说,早在7月份,粮食局根据农户售粮需求,及时调整了收购方案,在省粮食局未公布收购价格的情况下,先将种粮户整晒合格的粮食计重入库,待收购价格确定后再及时进行结算售粮款。正是这一点,不少种粮户在7月中旬就开始收割,保住了不少的收益。 据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到8月18日止,已经收购2100多吨,完成了订单的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