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探秘/芝英宗祠 应贻诰,做官做倒灶 “芝英应贻诰,做官做倒灶。”至今芝英一带的老人中间还流传着这一说法。不过芝英人却为有这样的父母官而自豪,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倒灶呢? 应贻诰(1869-1950),同盟会会员,浙江省法政学堂毕业,曾被选任省咨议局常驻议员,当过永康县民政长(县长)、遂昌县知事。应贻诰走马上任永康县民政长时,前任县长席卷而逃,但应贻诰上任后处理政事需要经费,他不得已从家中筹措现款支付。一段时间的私款公用,使贻诰家的财力弱了许多。贻诰当县长时还有断官司的职务,他既不吃原告也不吃被告,而常常做倒贴生意。遇到穷被告,他判了官司却执行不了,也是自己倒贴给原告。之后,他调往遂昌任知县时,当地洪水成灾,他又带头捐资赈灾,并亲自指导灾后自救。 “贻诰卸任后,家里连买盐的钞票都少落。”今年83岁的应广元还清楚地记得,应贻诰卸任后息影家园的一些情况。“贻诰当官体恤百姓是出了名的。”提起应贻诰,芝英几位老人赞不绝口。他们回忆说,应贻诰任县长时,时常有亲朋造访,他对穿皮鞋、穿绸缎的客人爱理不理,而对一些穿着粗布衣、草鞋的客人,他会亲自泡茶、递烟。担柴卖钱的山里人最喜欢把柴禾卖给贻诰家,每次都是担柴人把柴禾担上楼放好,楼下已泡着热腾腾的茶,桌上放着柴钱。贻诰任职永康县民政长不久,周老八(土匪)结集数千人,从牛筋岭、峰岘岭两路攻打县城,贻诰亲率防营、团勇、警卫五六百人,迎击于后槽桥,大败匪徒,百姓拍手称快。 应祖锡,做官做外国 “芝英应祖锡,做官做外国。”芝英一带很多人这样口口流传。不过芝英侬更欣赏他的才学。确实,应祖锡很有才,通晓六国语言,随清使任二等参赞于西班牙。因工作出色,西班牙国王曾赠予宝星勋章;三年期满回国后,加四品衔;退休后,创建毓秀女校于本宅,籍以提供女学;著作有《增广尚友录统编》22卷、西文手著《西班牙日记》3卷等,1941年任培英小学校长。 芝英至今还保留着祖锡故居,这是当时绝无仅有的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坐北朝南,进入大门是明堂。正屋一排五间,前五间朝北,中央间是大门进入通道。整个建筑的外形是中式,而其布局之奇巧,与一般民居大不相同,西洋味十足,且建造精美。它的花窗油漆木门都别具一格,特别明显的是花窗,既有中式雕花,又用玻璃做内衬,使之更加通透明亮。 ■本报记者 金花女 文/摄 古代芝英祠堂多,为应氏后裔提供了良好的读书考第环境,据《芝英应氏宗谱》记载“登进录”中学者、官、吏有一千多人;又因为该家族的20条家规奖学助学为后人的行为作了规范,古代芝英因此英才济济,名人逸闻也多。 善助的性格没有改。如善助田330亩给应氏常会,助田730于义庄等等。 应宝时之子应德宏1897中举人后,历任县知事、藩司等职,辛亥革命胜利江苏光复后,任民政长(省长)。他除乐施善助外,还有一个性格:刚正不阿。袁世凯使人刺杀宋教仁,嫁祸于黄兴等革命党人,袁世凯命令苏督程德全赴沪处理宋案,但又阻挠组织特别法庭审理。德宏公布了由革命党人参与整理的宋案证据,在《中国共报》显著位置上披露,揭露袁世凯主使刺宋真相。 宝时孙德宏子应式文继承祖父乐善好施的传统,人在台湾不忘故乡,于1998年捐款10万元作为芝英义庄教育基金会基金。 应宝时,乐施好助心系故乡 应宝时在外为官,不忘乡梓,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宝时任上海道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时,他的干爹见村里八月十三打罗汉少副锣鼓钹,就去上海向宝时求赞助。他的干爹好不容易在上海找到宝时的办公地,却因侍卫把门严格进不了,只得借住于附近小旅馆。后来干爹打听到宝时每月初一、十五要巡街,但所有商店旅馆要关门回避,他哀求旅馆老板紧闭大门时留点缝隙。果然,这天铜锣开道,在回避、肃静牌后,宝时坐着轿子巡街来了。干爹就在门缝里用永康话喊:“宝时、宝时。”应宝时听到后,让稍等。待干完公务再来迎接干爹。当宝时问及旅馆待干爹好不好时,干爹用“还好”两字概括。宝时说,肯定是旅馆老板亏待了乡下人,就责令停业三天整顿。再说,干爹讨了几副锣鼓钹回来后,芝英附近一投机者马上赶往上海,也找宝时赞助。说是芝英附近杏桐园有一“十八洞桥”在造,但缺经费,宝时一听“十八洞桥”,以为至少有18眼桥墩,出手大方。可这“十八洞桥”是一座小桥,两块石板一架,就够了。而“十八洞”是一个地名,根本不是十八孔的长桥。宝时回乡时方知受骗了,但他那乐施 祠堂牌匾,块块都有故事 “呶,这大宗祠堂里的‘三吴文宗’牌匾与知名戏曲《玉蜻蜓》、《庵堂认母》中的主人公申时行有关。”走在青石板铺的狭窄弄堂中,看着满眼历经沧桑的古建筑,芝英的几位老人如数家珍。他们又介绍起了几个宗谱有记载的故事。申时行父亲申贵孙为广东潮州人,游山玩水到尼姑庵,与小尼姑相爱,后不幸病故在尼姑庵中。申时行自小用功读书,才学横溢,可惜出身贫贱(尼姑所生),不能报考功名。当时永康芝英人应公延育在刑部任职,知道申时行才高八斗,爱民爱才的他冒险用自己的官轿把申时行藏入轿中,躲避验证公差,把申时行送入考场。申时行考试及第后,为报应公之恩德,写了“三吴文宗”的牌匾送到芝英应氏大宗祠堂。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吴,文宗意指应公为“状元、榜眼、探花”文化祖宗、恩师。据芝英六村的应昌金介绍,他已收集十几块牌匾,每块牌匾都有故事。 没有牌匾的也有故事,应昌金说,他年少时去浦江做手艺,一长者得知他是永康人后,就打听芝英的应征,当他得知老应与应征同祖同宗时,就像待亲兄弟一样,招待老应吃住。原来他当年被国民党抽壮丁后,在部队里遇到长官应征,是应征释放他回家。他还说,应征曾任国民党浙江军管区司令部征募处少将处长,曾被选为“国大代表”。在他的部队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释放来自金华一带的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