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不是“耳朵里长石头”那么简单
耳石症:不是“耳朵里长石头”那么简单
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并非耳朵里真的长了石头。它的“元凶”是内耳中负责感知重力和直线加速度的“耳石”脱落,脱落后的耳石进入半规管,干扰了平衡感知信号,导致眩晕。
耳石症的核心特点很鲜明:
1.突发性眩晕。在特定头部位置时加剧,伴随眼球震颤,持续时间短。
2.常伴有恶心感,严重时可导致呕吐,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
3.眩晕时感到行走不稳,可能出现头重脚轻和动作迟缓,增加跌倒风险。
4.频繁的眩晕和恶心导致患者感到持续疲劳,影响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可能引发焦虑。
确诊耳石症后无需吃药打针,通过医生专业的“耳石复位”手法,多数人经过1—2次治疗就能缓解,复发后再次复位依然有效。
如果频繁出现头动就晕的情况,别硬扛,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复位早轻松。
(来源:“学习强国”网站《科普|耳石症:不是“耳朵里长石头”那么简单》)
 
        
       浙B2-20100419-2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