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莫道桑榆晚 “智”为霞满天

我市挖掘银发人才“富矿”激活新质生产力

  莫道桑榆晚 “智”为霞满天

  我市挖掘银发人才“富矿”激活新质生产力

  聚焦银发人才助力科技创新

  本报讯(融媒记者 程明星) 一口炒锅的重量有多重要?在“五金之都”永康,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用户体验、材料成本与核心技术。近日,市翁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洪耿看着试验成功的新材料,难掩兴奋地与记者分享:“锅做重了,消费者炒菜像举哑铃;把材料减薄,强度和寿命又跟不上。多亏了市助企工作室的老专家们,带领我们开展技术攻关。新材料既保证了强度,又让炊具重量降了7%。这项技术成果应用后,企业每年光材料成本就能省下500万元。”

  翁洪耿点赞的市助企工作室,是我市近年来深度挖掘的一座“银发富矿”。这个成立于2018年、由13名教授级专家和退休老干部组成的“银发天团”,以“企业有困难,我们不怕烦”为宗旨,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银色动能”。

  在我市,银发人才的助企服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传帮带”。他们采用“坐诊、巡诊、会诊”相结合的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技术攻坚的最前沿。“我们虽已退休,但刻在骨子里的社会责任感和心中那团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火焰从未熄灭。”市助企工作室特聘专家舒康颖教授道出了老专家们的共同心声。在他的帮助下,市翁氏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开展深度合作,破解了炊具企业的“轻量化难题”。

  像舒康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特聘专家颜钢锋教授先后为飞神集团、紫微集团、天鑫公司、邦耀电器等企业进行能源管控与智能车间技术指导;特聘专家王正成教授助力奥度杯业、鹏盛公司筹建研发中心,推动智能装备升级……他们的工作,精准切中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痛点。

  这支银发人才队伍的贡献,远不止于实验室。他们凭借数十年积累的经验,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服务区域宏观决策的“外脑”。他们联合市会计学会开展新《公司法》涉税培训,分析外贸形势,讲解税务风险,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超300人次。在博宇、天鑫等公司,老专家们帮助建立KPI考核体系、优化ERP应用,推动企业管理迈向精细化、系统化。

  此外,他们还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参与科技项目评审,撰写产业强链补链方案,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据悉,我市已累计实施智能制造技改项目211个,新增省级以上创新企业176家,专精特新企业38家。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少不了这支银发人才队伍的付出。

  “市助企工作室是一支‘高含金量’的银发人才队伍,其背后是我市深挖离退休干部‘富矿’的生动实践。”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聚焦浙中科创走廊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充分释放各级银发人才的智慧潜能。通过分级分类建立银发人才库,积极搭建平台,引导银发人才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主战场上发挥独特优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银色动能”。

  作为受益企业代表、星月集团总裁胡济荣点出了这一模式的深层价值:“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一直是县域经济的短板。拥有深厚专业积淀和实践经验的银发人才,往往更具备反哺家乡、下沉一线、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表示,这支银发人才队伍的成功运用,为破解县域人才困境、形成人才发展与区域经济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提供了解决方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银发人才机制建设,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银发人才对“两新”深度融合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推动银发智慧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让“五金之都”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我市挖掘银发人才“富矿”激活新质生产力 2025-10-21 永康日报2025-10-2100014;永康日报2025-10-2100016;永康日报2025-10-2100015 2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