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
走向他人的
路途中
慢慢抵达自己
![]() |
![]() |
《一个人的朝圣》
走向他人的
路途中
慢慢抵达自己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自2012年出版后,就受到广泛关注。小说以细腻克制的笔触讲述了一名退休老人,为探望病危友人踏上漫长旅程的“平凡”故事,是一场关于自我救赎、自我认识的精神朝圣。
一切故事要从主人公哈罗德某天清晨收到的一封信说起。60岁的哈罗德在酿酒厂干了40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与妻子因儿子的离世产生隔阂。而妻子莫琳,因儿子去世无法解开心结,将失去爱子的痛苦转化为对丈夫的怨恨。两位老人都面临着难以解脱的精神困境,随着年岁渐长而自我封闭和压抑。夫妻二人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单调,关系疏离。
直到哈罗德收到了20年未见老友奎妮的告别信,她身患癌症,时日无多。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下了回信,但在信件寄出后,他却突然决定“走去见奎妮”,一双旧鞋,从英格兰南部的家出发,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87天,1009公里,横跨整个英格兰到最东北。莫琳对于哈罗德的突然决定,回以沉默与等待。但正是这次契机,二人在行走和等待的过程中回溯过往,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缺憾,在衰老和失落中找到继续前行的理由,走向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小说语言风格朴实平淡,没有戏剧性的高潮,却极具穿透力。哈罗德的步行既是身体的旅程,也是灵魂的复苏。每一步都象征着他在弥补过去的错误、重拾爱的勇气。你能从书中读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抵达终点,而在于走的过程。哈罗德没有奇迹般地拯救别人,却在途中学会了原谅自己;他没有得到热烈的回报,却在平凡的路途中重新发现了爱。而莫琳也在自我审视后,寻回了爱的定义与生活的意义,最终决定开车去接丈夫回家,并见到了老朋友的安详离世。
生命的每一段路,都是一场独自的朝圣,而在走向他人的途中,我们也在慢慢抵达自己。
融媒记者 王玙铮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