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向低效开刀 为发展赋能

桐塘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如火如荼

  向低效开刀 为发展赋能

  桐塘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如火如荼

  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时

  本报讯(融媒记者 郑旭华) 新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赶制订单;厂房外的空地上,工程车正高效清理地面,为后续改造工作做好准备……10月19日,永康市丰能纺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能公司”)改造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矮破旧的老厂房,生产环境差、空间利用率低。经过改造,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5层高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新厂房不仅整洁明亮,内部空间还增加了不少,为生产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环境。

  “为了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我决定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协助下,我了解了低效厂房改造政策。例如‘对荷载率1吨以上的厂房,给予企业每平方米120元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奖励1000万元’的政策,让我们企业可以获得200多万元的政府奖励。”丰能公司负责人吕伟民说,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让企业改造更有信心和底气。

  现在,一幢新厂房已经投入使用。丰能公司正紧锣密鼓地考察新产品项目,计划等另一幢新厂房造好后,开发新的产品线。

  向低效用地开刀,再造发展生命力。丰能公司的蜕变是西溪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一个缩影。在西溪镇桐塘工业功能分区,如丰能公司一样,一些老旧厂房改造已启动,一幢幢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土地资源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势在生态”的西溪镇来说,有限的工业用地资源更显珍贵。桐塘工业功能分区有宗地30宗,聚集了83家工业企业,其中10家规上企业产值约占全镇总产值33.8%,为该镇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桐塘工业功能分区普遍存在的厂房低矮老旧、布局散乱不合理、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愈发凸显,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严重影响了区域整体产业能级,成为产业提档升级的阻碍。

  发展面临瓶颈,如何才能破局?进行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向存量土地要“新效益”,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是破局之路。

  近年来,我市聚焦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难点堵点,系统构建“1+5+X”政策体系,按照“破规不破法”的原则配套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推进永康市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实施意见》等在内的多项支持政策,为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精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

  在市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指挥部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下,西溪镇根据区块以及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统一规划、自主改造”模式对桐塘区块进行改造。改造后,一层钢棚结构厂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景象将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条块分明的区块布局和一连片5层楼高的标准化现代厂房。

  “经过科学规划,我们在原拆原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部分企业联建的方式,预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空间,并最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造后,该区块原本不足1的容积率将提升至3.3,发展空间大大增加。”西溪镇人大主席俞华美说,桐塘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将实现聚企赋能、产业提速。

  为系统性推进桐塘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项目,西溪镇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对区块内的全部宗地和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无死角的地毯式摸排,详细掌握宗地和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详尽的数据台账。为了让改造政策准确触达企业,专班组织多轮政策宣讲会,并带着政策、图纸主动上门逐一拜访企业,对其进行“一对一”解读,详细阐述整治提升的优惠政策、改造流程、预期效益,打消企业疑虑,调动企业主的自主改造积极性。

  同时,专班内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主动对接市级相关部门,简化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从方案设计、报批报建到施工建设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有效压缩审批时限,加快项目落地。

  目前,桐塘区块已有10宗地块启动改造,其中2宗地块均已有1幢厂房完成结顶;8宗地块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形成了“竣工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桐塘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如火如荼 2025-10-20 永康日报2025-10-2000006;永康日报2025-10-2000008;永康日报2025-10-2000007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