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报道之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 |
![]()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报道之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电商网站选购好物、政务平台办理业务……数字浪潮已深度融入日常,为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的个人信息、财产安全等都面临着潜在的威胁。
在一年一度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市大数据发展中心特推出“解码网络安全 共守数字家园”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科普栏目,为大家送上干货满满的网络安全知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享数字文明成果。
开栏语
解码网络安全
共守数字家园
从制定出台相关战略规划,到颁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一系列重要制度,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我国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行政法规,旨在建立专门保护制度,明确公共通信、能源、交通、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责任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是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规范性政策,用于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
旨在提高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和促进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落实网络安全与互联网政务应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原则,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内容篡改、攻击致瘫、数据窃取等风险,保障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是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融媒记者 何悦 整理
解码网络安全
共守数字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