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当如此 诗人应如斯
——说《神游》也谈著作的诗人
诗歌当如此 诗人应如斯
——说《神游》也谈著作的诗人
□朝润
花了两天半时间,在梁晓明先生的引领下,在其新著《神游》里,拜访了南宋的陆游、李清照、姜夔、杨万里,也和李唐、马远、刘松年等名家一起构图;看见了“南海一号”里的渔民阿琴一家的生和死、惦念和期望,还有那无法生还的生命和已经消逝而无法复现的历史烟尘。
无疑,梁晓明是大胆的,他是热烈而又勇敢的追光者。在他的时光隧道里,他孤身穿越回南宋,与文学巨匠相遇,把自己的身心与他们交融,让自己的思想和他们的语言、情感、经历相撞,然后迸发出别样的火花和色彩。
梁晓明在自介里说他自幼生长于江南,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也对生养他的故土饱含着深情。在断桥边,他对陆游说出了“你站立,你伤心却又坚定地写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天生悲悯”,他应该是性情中人。在《黄昏,观李清照寻寻觅觅》中,以《寻觅》《冷清》《凄惨》等为主要情感支点,以细腻和婉转的笔触,一步步走进李清照,和她共同感受着时局的变化,感受着最亲之人的逃离,感受着世态的凉薄和凄惨。
他还邀上苏轼一起去看大江,“把秋天当成一杯酒”……他们把所有的情感打开,尽情显示本心,发泄并极力复原生活和现实原有的模样。
整本诗集,透露着梁晓明的智慧、脾性和喜怒哀乐。在这里,他全身心地激活并释放了所有沉淀的因子,让它们都复活和鲜亮起来,给它们以生命和色彩,忘我表达、真情流露。它们无所畏惧地冲破了世俗的藩篱,摒弃了所谓的法则,大胆、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想,用独特的方式,阐释了诗歌的内在蕴涵和应该寻找的方向。读后,令人感动、振奋,发人深思。
“创新是诗人的灵魂”,在诗集中,作者以其固有的先锋创新理念,完全摒弃了故作玄虚的语境,坚持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赋予深邃的思想,积极构建并营造一种独有的韵味,读来顺畅,一气呵成,让人痛快淋漓。应该说,作者在创作中使用的技法是丰富和多样的,各个篇章里都充分融合了口语与意象、冷峻与热情、浪漫与热烈等多种元素,并创新性地将现代诗歌与宋代文化完美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
作者在诗篇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打通了现代和古代之间难以逾越的隔阂,实现了古典情怀的当代重生,是对“宋韵文化”的深刻解读和领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合页之际,似乎还未能走出作者构筑的场景和意境。当今时代,社会渐变多样发展,生活百态千次重生,普通百姓零碎化、快餐式阅读需求提升,使得诗歌这一颗在文学领域里闪耀的璀璨明珠,显得尤为耀眼和独特。如何让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特别是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学艺术,应该是我们当下静心思考的重大课题。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历史贡献,文学如此,诗歌亦如此。在此,梁晓明先生用他这一另类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应该引发我们解读和思索,在繁复而急剧变化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领悟和体会千年前的“宋韵文化”。它所折射出来的光芒又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被现在的我们所吸收、运用,从而产生新的裂变组合,造福当下。
通读文本之后,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那率真、幽默、豪迈而又热烈的诗人性情,体会到《神游》里宛如影视巨著所呈现出来的精美画卷和丰富多彩的独特意境所带来的精神滋养和完美享受。
诗歌当如此,诗人应如斯。愿我们都深思并得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