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1公里的
移动课堂
“90后”妈妈带娃
自驾52天游览山川
11331公里的
移动课堂
“90后”妈妈带娃
自驾52天游览山川
今年暑假,小学生吴柘辰(下文简称辰辰)和妈妈王淑慧完成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旅程——自驾52天,行驶里程11331公里。出发时,他们只想“逃离”那个总是各自抱着手机的家;归来时才发现,这趟未做攻略的旅程,早已成为母子俩最珍贵的“课堂”,就连途中偶然遇见的“永康元素”,都成了意外惊喜。
一次旅行
说走就走去看山川
近日,记者见到王淑慧时,她正翻看着照片,指尖停留在与儿子在鸣沙山拍摄的飞天写真上。她说自己是典型的“90后”宅妈,有了辰辰后,家里的氛围总绕着屏幕转。她想给辰辰换个环境,于是今年暑假没做攻略,就带着孩子出游了。
母子俩原计划前往新疆。行至陕西西安时,辰辰看完《河西走廊》纪录片,就执意要沿着河西走廊走一遭。王淑慧便调整了路线。
一路下来,山川成了最鲜活的教材。在甘肃兰州的黄河边捡石头时,辰辰问:“黄河为什么是黄的?”王淑慧没直接回答,带他来到洮河与黄河交汇处。他看到了黄河与洮河相互交融的景象。接着,他们穿越黄土高原,亲眼见到了千沟万壑的地貌。这时,他才明白,黄河的“黄”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
旅途中,博物馆成了辰辰最爱的“打卡点”。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越王勾践的宝剑时,他说:“书上说‘削铁如泥’,原来真这么锋利!”
当逛完莫高窟时,辰辰盯着莫高窟壁画上的色彩,说:“妈,我想重新学画画。”参观博物馆里的汉简、秦简时,他对文字有了更多认识,兴奋地说:“我想重新学写字,学写这样的字。”
一路成长
账本、磨合与“小大人”
出发前,王淑慧给辰辰立了“规矩”:“咱预算有限,你当会计,钱让你管。”她设计了一个账本,把钱转进辰辰的微信钱包,没想到孩子被“青少年模式”卡了壳,最后改成“儿子记账、妈妈付钱”,但“管钱的权”始终在辰辰手里。
刚开始,辰辰把“财政大权”用得“随心所欲”。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院,母子俩买文创产品就花了1000多元……直到在鸣沙山,他拿起骆驼玩偶又放下:“这些网上肯定更便宜。”后来,他连门票都要算性价比……
52天朝夕相处,母子俩没少闹别扭。出发前,王淑慧就想:“和辰辰在路上如果吵架超过3次就回家!”结果天天吵——她想看《流动调色板》的艺术画展,辰辰急得跳脚:“有啥好看的,走了!”拍合照时,孩子故意做鬼脸,照片里两人一个瞪着眼睛,一个噘着嘴,却成了旅途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张。更多时候,她是被孩子治愈的:因为拉肚子错过七彩丹霞的日落时,辰辰拽着她的手说:“留着遗憾,下次还能来。”
一串惊喜
遇见不少永康元素
旅途里最意外的暖,是遇见的永康元素。母子俩去江西九江时,发现81米高的东林大佛铜雕宝盖是由我市神雕集团设计并制作安装的。这让母子俩深感自豪。
更巧的是,母子俩在鸣沙山腹地观星时,露营基地的折叠桌椅是“原始人”品牌。各地文创店摆着的保温杯、钛杯,产地大多是永康。
王淑慧说:“辰辰在旅游景区看到永康产品时,那股骄傲劲,比看到文物还大。本来觉得走了很远,结果走到哪儿都能遇见‘家门口的东西’,特别亲切。”
旅程的最后,王淑慧驾车回到了永康。整整52天、跨越上万公里的旅途告一段落,一路山川湖海景色仍在脑海中回放。直到车轮驶入熟悉的街道,她才真正放松下来,心里默念:“终于到家了。”
融媒记者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