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时代追忆
票证时代追忆
□朱佐涛
票证时代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按人囗定人定量发行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买东西的时代。它像一艘航行在天涯海角的老船,悠缓地离你越来越远,而你手心那张已被捏皱了的旧船票,无须再搭乘那艘已经远去的破船。
半个世纪前,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那时物资匮乏,许多紧缺物资都要凭证供应,其中豆腐票是最受大家青睐的票证之一。在那个时代,就连最普通的家常豆腐,也算得上是一种可口诱人的美食了,足可让人唇齿留香。
那时,国家发给每人每月二斤豆腐票,而一斤豆腐票可买一斤千张,或者二斤豆腐干,或是三斤豆腐。
由于豆腐票太少,很多人都舍不得买千张与豆腐干,而总是用来买划算一点的豆腐吃。其实,品尝过那种豆腐的人都知道,它根本没有现在的好吃,吃起来十分粗糙并伴有些许焦味。可是,大家饥不择食,饥中一口,胜过饱中一斗,只要是能下饭填饱肚子的,就已是美食佳肴了。人们舔着它,咀嚼它,就有一种味蕾上的满足感。
从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我国走了长达近半个世纪。在那几十年中,票证俨然成了笫二货币。即使你有足够的钱,如果没有票证,你也难买到那些紧缺商品。甚至于,就是有了票证,你也不一定就能买到紧缺物品,因票证上的定额经常多于商店中货物的库存量。此外,有些商品往往是在商店设摊售卖之前就有部分已出售,剩下的,只有捷足先登者才能买到。这就使排长龙购物成了当时城市中一道并不靓丽的风景线。
票证时代是一代人无法抹去的过往,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特殊时代。改革开放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后,票证进入收藏市场。
票证是见证历史的时代缩影。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我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坚信那个让人心酸的票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