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来走去》
扒开生活褶皱
看见冷幽默
![]() |
![]() |
![]() |
![]() |
《走来走去》
扒开生活褶皱
看见冷幽默
摄影集封面
你是否注意过,每天的必经之路上有怎样的风景?
2010年起,摄影师刘涛花费近六年时间,每天用4—6小时游荡在合肥三孝口街道,观察、等待、按下快门。在日复一日的走街串巷中,他用一台小小的数码相机,捕捉到了市井生活中那些微妙、幽默甚至荒诞的瞬间。
一只鸡将头靠近立在砧板的刀上、服装假人模特从墙后“探”出头来偷看行人、悬挂着一排排卤鸡翅的摊位上伸出一只人的手、雕塑的鼻尖上凝结了一根像是鼻涕的冰棱……刘涛的照片有着让人会心一笑的魔力。他总能抓拍到日常中的决定性瞬间,将生活里转瞬即逝的趣味定格下来。
这不是因为他足够幸运,而是因为他对生活足够真诚与敏感,以及持之以恒的创作态度。实际上,在拍摄这些照片时,刘涛的第一身份并非摄影师,而是一个水表抄表工,合肥三孝口街道正是他抄表的范围。在完成这份机械的本职工作之余,他将摄影作为寻找自我价值的途径,循着此迹通向自由。
或许是“抄表工”这一身份带来的独特视角,他的作品无比贴近生活,有些照片甚至像是随手一拍,就仿佛从生活的时间线里任意抽出一帧,不做任何修饰便双手呈上。这种“随意感”让刘涛的作品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少“技术流”认为,这些未经雕琢的照片缺乏专业性,难以称为摄影作品。
然而仍有一批受众从他的作品里感受到了街头摄影的魅力:那种充满偶然与未知的新鲜感,打动了每一个仍对生活怀有好奇心的人,并推动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产生新的联结。
刘涛的作品提醒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它远比我们认识到的要丰富和深刻。当决心重新认识它时,我们不一定需要昂贵的器材、专业的技能,而是更关乎观察、耐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刘涛摄影作品
融媒记者 俞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