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自行车价格下降
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 |
多品牌自行车价格下降
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近日,“自行车降价”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升温,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降价信息是营销噱头还是市场现状?不同品牌的降幅如何?消费者对此又作何反应?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城区多家自行车门店一探究竟。
商家在整理自行车
市场分化明显 部分车型降幅大
走进一家自行车专卖店,记者看到店内客流不多。“最近我在关注自行车降价的消息,今天特意来实体店看一下。”正在选车的市民张昊告诉记者。
“我们品牌坚持不降价,特别是一些畅销的车型仍然供不应求,需要提前预订。”店主徐剑表明不参与价格战,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更看重产品的长期价值。在他看来,品质和服务是保持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家自行车车店采取了降价策略。“我们店里很多车型进行了价格调整,现在是入手的好时机。”店主吕军跃指着展区介绍,“这款公路车从11800元降到了9998元,降幅接近20%;还有这款入门级车型,从5000元降到了3000元左右;儿童车也有200元至300元的降幅。”
自行车降价后,尽管单车利润有所减少,但更亲民的价格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这无疑有利于骑行运动的发展。
正在选购自行车的市民李女士更看重实用性和售后服务。她告诉记者:“最近发现不少车型降价了,原本预算3000元,现在能买到之前看中的5000元级别的车,性价比提高了很多。”
商家各显神通 沉着应对瓶颈期
“经过几年高峰期,然后又有几年瓶颈期,这是市场的规律。”在华丰东路经营车行20多年的店主罗汉深有感触。
罗汉告诉记者,前几年,骑行运动十分火爆,自行车供不应求,但今年销量有所下降,特别是高端公路车。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罗汉创新推出了骑行减价活动:顾客购买17800元的高端车,骑行300公里可减免4800元。
“既能督促自己运动,又能省钱。”正在试骑的市民王品晨对这种促销方式表现了浓厚兴趣,“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可以让自己真正运动起来,而不是买来后闲置。”
从“一车难求”到理性比价,当前自行车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现在市场回归理性,不同商家根据自身库存和市场定位采取差异化策略:有的通过坚持价格体系维护品牌价值,有的通过降价促销来激活市场,还有的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购车需求正从跟风消费逐渐向理性消费转变。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高端车型,而是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性价比和售后服务。这种变化倒逼车企和经销商进行转型升级,从单纯追求销量转向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
融媒记者 李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