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山脚下的诗意田园
——村游记·龙潭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村游记·龙潭里
大寒山脚下的诗意田园
花街镇金湖村龙潭里自然村位于我市西北部,地处武义、义乌与永康的交汇处。这个坐落在大寒山脚的小山村,因户外爱好者们翻山越岭的探访,逐渐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如今,随着游客纷至沓来,这个小山村的美景正日益为外界所熟知。8月19日,寻村小队驱车探访了这个清凉胜地。
村口牌坊
龙潭里水库
一条“驴道”打开山门
从城区出发,沿蜿蜒山路驱车向西,约一小时后方能抵达龙潭里。越往山里走,我们越能感受到大山深处的静谧与清凉。一路上,不少车穿梭在这片盎然绿意中。
到达村口,一个巨型木构牌坊赫然映入眼帘,牌额上书写着“龙潭里”三个字,朱红色的立柱与主体结构和湛蓝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牌坊后,乌石岩静静矗立,为这个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灵动。
牌坊边的凉亭旁有两棵300多年的古樟树,枝叶繁茂,如同两位守护神,静静守候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沿着村道前行,不时听见潺潺的溪水声,清脆悦耳,为这幽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随着脚步的深入,那份清凉与宁静愈发浓郁,空气也似乎变得清新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村道两旁,是村民们精心打理的菜园和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菜园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青翠欲滴;果园中,果实累累,散发出诱人的果香。偶尔,一两只蜻蜓来回穿梭,更添了几分田园诗意。
龙潭里(古称龙川村)历史悠远。五代十国时期,永康北镇坊胡姓始祖彭公(胡则曾祖)为避战乱隐居于此,后葬于村口新龙山,距今已逾千年。作为大寒山南面登山入口,吸引了众多“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打卡。这条“驴道”不仅打开了龙潭里的山门,更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大寒山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村里陆续开出了多家农家乐,带动了村民增收。村民胡先生把自家房屋的一楼改造成餐厅,分隔出大厅、接待区和包厢,每个区域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冬天下雪时,来爬山的人特别多。餐桌上的时令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土鸡也放养在对面的山坡上,客人抬头就能看见。”胡先生说,土鸡是顾客必点的招牌菜,旺季时,人多得屋里都坐不下。
寻幽古道揽胜诗意风光
沿途而上,走过永义桥就进入了大寒山古道。一路上,茂密的林木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树下堆着落叶,带着草木香,蝉鸣顺着风势一阵高过一阵。据村民介绍,这条古道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曾是义乌、永康两地人民互通有无的重要通道,商贸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
沿着小路行走,我们抵达了龙潭里瀑布。为了保留原生态,龙潭里对瀑布地段进行了适度改造,安装了标识牌,在个别崖壁路段加装了不锈钢铁链、U型钉等安全防护装置,并清理了影响通行的荆棘。
一旁路过的“驴友”介绍,他们通常会选择龙潭里作为古道起点,沿途可探访龙潭农庄、龙潭殿、大寒山茶场及大安寺遗址等景点。这条融合了野趣与历史底蕴的古道,成了最受“驴友”欢迎的路线之一。见记者累得气喘吁吁,“驴友”热心地说:“这条古道往北走可到达义乌,全长10公里左右。也可以不走回头路,从另一条山道回转龙潭里,或到山后胡村乘公交车回城区。”
记者原路返回至村口,前往龙潭里水库打卡。龙潭里水库周围青山环绕,水质极好,是附近6个村庄3000多名村民的饮用水源。站在水库边,只见水面清澈见底,在蓝天映衬下像极了“玻璃水”。岸边,绿树成荫,为游客提供了一片凉爽的休憩之地。天气好的时候,不少游客还会选择在此处露营。
站在龙潭里水库边张望,“玻璃水”宛如明镜,倒映着山川的隽秀,也映照出这个小山村的未来。它所在的村庄,不再只是地图上不起眼的小斑点,而是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龙潭里这个名字,也不再陌生,它的风景,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
村中小溪
凉亭与古樟树
融媒记者 吕晓婷 文
通讯员 陈威武 摄 应楚楚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