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成功守护“心”跳
![]() |
市中医院成功守护“心”跳
日前,市中医院心内科、急诊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5岁的刘大爷于深夜睡眠时突发剧烈胸痛,家属紧急送医途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在经历7分钟生死时速后抵达市中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团队开通绿色通道,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并电除颤恢复心律。检查后,刘大爷被确诊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极其危重。
心内科主任钱俊雄会诊后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和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送入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术,造影结果提示回旋支中段后完全闭塞,前降支近段70%-80%狭窄。紧急开通回旋支中段血管后植入1枚支架,术后患者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在ICU,患者经历咯血、肺部感染、低血压休克等危急情况。经过ICU主任陈钢强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刘大爷病情逐渐平稳,1周后拔除气管插管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在心内科医护的诊治下,刘大爷现已康复出院。
据了解,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中最凶险的类型之一,其高致死率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室颤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达7%至11%,一旦发生,往往预示着极高的死亡风险。越快开通闭塞冠脉,越有利于减小患者心肌受损程度。
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在创建过程中,不断优化救治流程,大大缩短了心梗患者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为心梗患者打造了一条高效的“救心”之路。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该如何自救
当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胸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平卧休息。
立即将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缓解疼痛症状,含服时最好采取坐位(有条件的话应测量血压,注意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以重复用药,同时拨打120,送往附近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救治。切勿拖延,如有条件立即吸氧,等候急救人员到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生活指导
饮食。急性期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下降,心排量减少,加之卧床,必然影响胃肠消化功能。病人的饮食最初2-3天内宜采用低油脂、多纤维的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菜粥、面疙瘩等。少食多餐,每餐吃七成饱。避免进食产气食物而引起腹胀,如牛奶、豆浆等。
控制入量。心脏广泛前壁、侧壁、高侧壁等部位大面积梗死的患者,左心室功能下降,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因此适当限制入量可以减少循环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容量负担和肺淤血。
休息。急性期(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逐渐过渡到坐位、站位、下床活动;生活作息规律;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处理不当会诱发心绞痛,造成意外,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
适宜的活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经医生评估,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分阶段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活动时若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保持良好的精种状态。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急性期过后逐渐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克服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通讯员 钱俊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