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西津

方言里濒临消失的称谓:阿毑

  方言里濒临消失的称谓:阿毑

  □陈春萍

  永康方言里,有一个词正在面临消失,它叫"阿毑"。

  “毑”(jiě)字在永康话中念“jiǎ”,最早在西汉时期的《方言》一书中就有它的记载,“南楚瀑洭之间,母谓之媓、毑。”这里的“南楚”指的是今天的湖南一带,“瀑洭”则指的是湘江和资江,说明“毑”字在古代楚地(今湖南一带)是用来称呼母亲的。随后,《广雅》等古籍中也有“毑”字的记载,均表示其为母亲的称呼。

  约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所灭,永康随之并入楚国版图。历史上,楚国的疆域曾经极为辽阔,最强盛时北抵黄河,南达南海,东至东海,西括巴蜀,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其核心区域及势力范围大致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因此,在这些深受楚文化影响的区域,如湘赣等地,同时保留着唤母亲为“阿毑”“娭毑”的古语称呼,也就不足为奇了。永康地处古越故地,又曾属楚,其方言中留存“阿毑”这一古老称谓,或许正是历史积淀与语言交融的一个印记。

  父亲兄弟六人,伯父、叔叔们无一例外地称呼祖母为“阿毑”,称呼祖父为“大哥”。早时,村里人大多都是这样叫,在我们耳中寻常得就好像鸡鸣狗吠。我们一众堂兄弟姐妹,也叫祖母为“阿毑”,叫祖父为“阿爷”。这叫法曾让儿时的我困惑不已,我和父亲分明是差着辈的呀,为什么要跟着父亲叫呢?虽然有千般疑问,可依然从众,也没有问为什么?“阿毑,阿毑”的一直叫着,直到阿毑虚龄84岁离世。年少的我,甚至一度嫌弃这个称呼,特别是当“阿嫲”“奶奶”的称呼开始流行,内心觉得“阿毑”远远不如“奶奶”的称呼来得“洋气”,那时的我其实挺无知的。

  如今才恍然,或许我们孙辈口中的“阿毑”,更接近“娭毑”(在湖南等地指祖母)的音变——在永康话的腔调里,“阿”与“娭”的界限本就模糊。或许,千年的语音痕迹坠入浙中丘陵,早已在永康的烟火人间里生出了别样的根。

  “阿毑,我想吃糖!”“阿毑我要去嬉!”“阿毑,给我盛碗饭!”……特别是家中要酿米酒过年的辰光,阿毑掀开灶台饭甄木盖,当蒸汽裹挟着糯米的甜香,瞬间漫过她温润的脸庞,“阿毑”说:“快去吃糯米饭吧!”这裹着红糖的糯米饭,是因为“阿毑”脐带般的羁绊,比“阿妈”更私密,比“姆妈”更古拙,是在血脉最浓稠处的流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永康五金产业开始叮当哐啷作响,岂知这是敲碎方言结界的开始。当外地工人如潮水般涌入永康,当学校大力推行普通话,孩童们的舌头渐渐被“妈妈”二字熨得平坦光滑。曾有守旧的老人试图教小孙子说“阿毑”,孩子却皱起了眉头:“同学会笑我土气!”方言就这样开始被嫌弃了。

  更深层的断裂,在于那份独特的音韵。永康话声调丰富,有七个至八个声调,“毑”字属阴上调,尾音如溪流遇石陡升,带着山野特有的顿挫。而普通话的“妈”(mā),这个连初生牛犊都会叫“姆妈”的词,声平如柏油路,无声无息地碾平了那份跌宕起伏的温情。

  最令人心头发紧的消逝,体现在传统的丧葬礼俗中。永康旧俗,母亲离世出殡,子女需在棺前连呼九声“阿毑,毑”,声声泣血,意为“九世不忘母恩”。如今丧仪简化,扩音器里播放着程式化的诵经声,电子哀乐冰冷地覆盖了所有。清晰记得外婆去世那一年,对每一位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我的舅妈、姨母们都要拉开嗓子哭唱:“阿毑,毑……,某某来敬让你了,毑!”那哭腔绵长哀切,直至三支清香袅袅燃升腾稳了,亲友才告退。这饱含血泪的呼唤,如今已渐成绝响。

  很率性地编了首童谣:“月嬷嬷,照水缸,阿毑教我唱永康……”可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咬不准永康乡音,常把“毑”唱成“姐”,急得我直拍大腿:“是‘挤——耶’!舌尖要顶住门齿!”年轻的父母们听了童谣,则用谐音梗在数字世界里为“阿毑”找寻栖身之所,因为那一句“阿毑”他们着实叫不出口了,唯有在微信备注里默默地把母亲换上摩斯密码般的“AJ”,如同地下党接头般隐秘,兴许图的是“三日香”。

  为何要抢救这声“阿毑”?我曾画过一幅简图:“毑”字的结构,是母亲弓背护子的身影,中间留白处,恰似一碗热饭升腾的蒸汽。没了“阿毑”,孩子们如何懂得母亲曾用整个生命托住他们最初的轻盈?

  这呼唤的沉寂,与古老的农耕生活及其伦理温情一同远去。“毑”字承载的,不止生育之恩,更是旧时女性掌火分食、劳作持家所维系的生存权威。当消费主义将母亲简化为“宝妈”“辣妈”等标签时,“阿毑”呼唤出的那份扎根土地的母性力量,也隐没在方言的碎影里。“阿毑”的余音正在消散。清明,偶有老人在坟前轻唤,却再无人应答。

  一词字的消失,往往始于时代变迁、无人书写。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5 方言里濒临消失的称谓:阿毑 2025-08-15 永康日报2025-08-1500006;永康日报2025-08-1500009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