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百姓福星 从政榜样

胡公故事(二)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百姓福星 从政榜样

  胡公故事(二)

  胡联章 著

  《胡公故事》 按语:

  心中无民莫为官。怎样汲取胡公(胡则)等古代先贤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促进党员干部、有识之士在思想上更好地解决“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以政为德、以民为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有明确指示并率先垂范。22年前,习近平来到永康方岩胡公祠考察,瞻仰胡公事迹,他说:“我在宁德当书记的时候,向干部们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我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从胡公祠出来,走在天街上,习近平循循善诱:“胡公主张‘睦邻怀远’,我们今天强调对外合作;胡公要求‘减免丁钱’,我们现在主张减轻农民负担。胡公身上体现了恪尽职守、为民尽心竭力的为政理念,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所以现在老百姓还一直记着他……”(摘自《人民日报》2025年7月28日1版刊登的《文化是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与2025年8月7日CCTV-1播出的《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电视纪录片)。那么,1000多年前北宋清官、永康人胡则,又是怎样“为官为人堪楷模,好仁好义泽黎民”而受历史称道、百姓称神的呢?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著作《胡公故事》,无疑是了解胡公、认识胡公的一个视窗、一面镜鉴。这也是胡联章累年研学所著《大宋胡公》(46万字)、《寻踪胡公》(41万字),所整理《胡则集》(26万字)等典籍传说的整合浓缩与提炼再塑,言简意赅,易读好记,本报特予刊载,以飨读者(全文有26则故事,分五期刊发)。

  料敌安邦

  七、献策镇西

  联曰:献策备粮安塞北,临危破敌固西疆。

  宋淳化二年(991年),29岁的胡则初仕许州许田县尉。他整肃吏治、纾解民困、劝课农桑、输饷济边,已显干才。至道二年(996年),34岁的他擢升山西宪州录事参军,适值西寇犯境,边陲告急。朝廷遣五路大军征讨,命胡则筹运三十日粮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任关乎战事全局。

  胡则细察军情,提出质疑:“备百日之粮犹恐不济,三十日何以支应?”认为战事有迁延之险,三十日粮实难为继。此战役总军需、河北路转运使索湘,闻言大惊!转而细思,深以为然,急遣胡则入朝面圣,详陈方略。

  时胡则位卑,朝臣多轻之,静观其窘。然其面谒太宗时,援舆图、析利害,所陈方略洞悉战局。太宗大喜,对宰相寇准等众臣曰:“州县中有如此人!”敕令中书省记名待用。

  后西境战事果如胡则所料。朝廷依其筹划,掌控先机,终克敌制胜,平定西域,固我河山。

  役夫归田

  八、遣返役夫

  联曰:抗疏保塞纾民困,植柳罢徭复稼桑。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胡则37岁,擢任河北路贝州节度观察判官。时贝州倾力支前、久历战苦,已元气大伤,民生凋敝。而朝廷又忽诏征调十万民夫修筑贝州的新乐、蒲阴二城防。百姓本已喘息维艰,重役之下更致田野荒芜,怨声载道。

  胡则目睹民艰,亲勘城防后奋笔上奏,请停修二城。其疏痛陈:高垒城堡,不如民心团聚。两地城防非急务,民生困苦实堪忧!若驱疲民筑城,恐天下真危殆!并献策:北疆广植榆柳,可挡骑射、增边防,兼纾民力。奏至京师,朝堂鼎沸,众臣斥其“轻忽边防”,胡则凛然抗辩:民心重于壁垒,民瘼急于城防!

  经胡则据理力争,并得索湘等贤臣力挺,真宗终纳其言,诏停筑城、改植榆柳。十万役夫得释返乡,重操农具,田畴复耕。胡则“以民为本”之念,“公忠体国”之举,自此植入民心。

  虎顽尽除

  九、智除虎患

  联曰:智勇设谋消虎患,精忠筹策靖民安。

  宋景德四年(1007年),45岁的胡则慨然受命,自河北贝州跋涉数千里,知广南西路浔州。

  浔州地处三域之交,层峦蔽日,林莽幽深,水湍路险。民生凋敝之际,复遭虎患:猛兽频出,伤人噬畜,百姓惶惧,行旅断绝,州境危殆。值此危难,宵小之徒挟私怨,暗布流言,图乱民心,掣其施政。

  胡则甫至,洞悉症结。遂张榜募善猎之士,组建捕虎营;筹重金悬赏,激励军民协力弭灾。他深知猛力难克,尤重智取:亲勘虎踪,于狼虫惯行之所巧设机括、深掘陷阱、暗置毒饵,更以牲畜为饵,布连环杀阵。同时,虑及民心浮动,乃率僚属乡绅斋戒沐浴,祷于城隍。此举既显敬畏,亦于纷扰之际凝聚民心,驱散恐慌。

  未几,虎患渐弭:或毙于阱,或殒于城隍庙(《胡公墓志铭》载“得死虎于庙中”)。商旅复通,市井渐兴,州境重安。范仲淹赞曰:“在浔州,人有虎患,公斋戒祷城隍神。翌朝,得死虎于庙中,其诚之效欤!”胡则除虎,亦昭后世:临危局当以智勇破困,处纷扰必以仁诚聚心。

  返舟去险

  十、匡济瓯越

  联曰:兴农劝学泽瓯越,革弊安边靖海疆。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胡则48岁,丁忧甫除,即奉朝命:以太常博士(正五品)知温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使,星夜赴任。时温州官民交困,危在旦夕——贪官污吏勾连渔霸,假“剿匪”之名强征渔船,久假不归;渔民稍逆,遂诬为“海匪”,轻则系狱,重则剿杀。官府盘剥,民不聊生,积怨沸腾,变乱一触即发。

  胡则至郡,首察积弊,令下如山:凡被征渔船,悉令清点发还,并发给足值补偿;损毁者,由官家修复。此举如解倒悬,民怨得纾。胡则进而勘得深山沿海“匪患”,实多为饥寒贫民,真凶顽者十无一二。乃颁新政:谕胁从者限期自首,经核为良民且有保人者,免罪归农。于是多数胁从解甲,少数顽劣或降或剿,州境渐安。

  为裕民生,胡则兴农利渔:募民开垦滩涂,许免租税;调兵船巡海,拓安全渔区,渔业日兴。复念温州濒海多山,岛礁棋布,山民困于途,岛民苦水乏,遂令属吏因地制宜:造桥修路以通闭塞,凿泉筑塘以解水荒。

  胡则深知“教化兴邦”,乃倡办私塾书院,尊礼师儒,导民向学,为瓯越大地播下文脉火种。其治温虽未及二载,然以廉明公正果断、心系苍生计,民呼“真为民父母”。宰相寇准闻其政绩,叹为“朝廷善治急务之良臣”。

  十一、整治钱荒

  联曰:整矿惩贪清弊政,铸钱裕国济民生。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49岁的胡则临危受命。当时大宋钱荒,市场交易停滞、经济萧条,朝廷财政拮据,百姓生计艰难。胡则由温州知军调任屯田员外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

  胡则深入矿井、铸场、市坊,全面探寻钱荒根源,发现吏治腐败、管理松弛、矿难频发是主因。他刚正不阿,严惩贪腐,整顿吏治;提拔德才兼备之人,优化管理团队;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环节。同时,他亲赴矿山,改善矿工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整顿铸钱工坊,引进先进技术,提升铸造工艺。

  经整顿,矿山产量增加,铸坊工艺精进,钱荒缓解,经济复苏,朝廷财政充裕,百姓生活改善。胡则获朝廷褒奖提拔。

  大中祥符七年(1014 年),52岁的胡则升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治理河道、兴办产业,促进物资流通。真宗祭祀时,他总理千乘万骑物资供给,典礼圆满,获皇帝嘉奖,赐金紫;不久又擢升为副计相,入京总领国家财赋。(待续)

  明察症结

  (图片均由AI生成,仅供参考)

  拓业兴利

  胡公文化   总第182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5 胡公故事(二) 2025-08-11 永康日报2025-08-1100008;永康日报2025-08-1100007;永康日报2025-08-1100009;永康日报2025-08-1100014;永康日报2025-08-1100016;永康日报2025-08-1100022;永康日报2025-08-1100025;永康日报2025-08-1100010;永康日报2025-08-1100018;永康日报2025-08-1100020;永康日报2025-08-1100021;永康日报2025-08-1100011;永康日报2025-08-1100013;永康日报2025-08-1100015;永康日报2025-08-1100012;永康日报2025-08-1100017;永康日报2025-08-1100019;永康日报2025-08-1100023;永康日报2025-08-1100024;永康日报2025-08-1100026;永康日报2025-08-1100027 2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