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上半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29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上半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29亿元
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时
本报讯(融媒记者 程明星 许诺) 8月8日,在永康卫生学校迁建项目现场,工人们正与时间赛跑,对南大门、室外景观等细节进行最后完善。“整个团队都在加班加点,确保9月1日能顺利开学。”项目负责人严益民的话语里透着紧迫。据悉,该项目从2023年6月开工,原定工期830天,如今已大幅提前。新校区占地153亩,建筑面积超7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名学生,彻底解决了老校区“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窘境。
与此同时,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林草智慧谷二期工程现场,约200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玻璃幕墙龙骨安装等作业。“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6月底竣工。”项目执行经理胡天尧介绍,智慧谷二期与已建成的一期共同构成总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平台。二期新增的37米钢结构连廊将4栋厂房紧密连接,将极大提升园区人、物流转效率与运营协同能力。
永康卫生学校迁建项目与智慧谷二期的加速推进,正是我市狠抓项目建设、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29亿元,增速高达36.5%,位居金华第1、全省第2。亮眼成绩背后,是一套聚焦项目全周期管理提效的“永康打法”。
今年以来,我市精准发力于项目全链条管理,创新构建“1+6+X”工作统筹机制,打造“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紧扣打造“世界级五金产业集群”目标,重点谋划中国(永康)五金中欧班列集散中心等重大项目,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24个,成功增列省“千项万亿”项目27个。
在项目推进攻坚环节,针对政策卡点、激励不足等“中梗阻”,市发改局联合经信等部门创新推出“周三议项目”机制,组队深入一线,现场归集并处理难题。同时,以“蜗牛”“奔牛”项目评选为抓手,形成“正面引领+反面警示”的双向激励。一季度以来,累计召开项目推进会8次,现场协调解决重大项目难题51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达85.4%,排名金华第3。
要素保障是项目落地的关键支撑。我市坚持“谋划项目极尽可能、新报项目极尽入盘、续建项目极尽额度”理念,专班运作、全员发动,争取要素实现重大突破。今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7.38亿元。其中,专项债券额度43.4亿元,位居金华第2、全省第4;中央预算内投资3.28亿元,高居金华榜首;“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0.7亿元。
服务效能的提升同样关键。市发改局牵头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审批从“集成极简”向“全面增值”跃升,实行项目审批专员跟踪制、代办制,定制个性化服务,加速项目前期准备;迭代升级项目管理平台,实现“线上实时监测、线下精准督导”,构建覆盖项目谋划储备、前期攻坚、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真正实现全市投资项目“一图统览”,以数智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乘势而上,持续深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提效,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领跑,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