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关注

萌宠“演”短剧 小刀“切”玻璃水果

AI闯入短视频赛道 市民直呼“上头”

  萌宠“演”短剧 小刀“切”玻璃水果

  AI闯入短视频赛道 市民直呼“上头”

  近期,“浙BA”赛事成了市民关注焦点。各县市区都在社交媒体上制作短视频,为自己的家乡摇旗呐喊。其中,不少由AI生成的短视频将各地特产拟人化,永康五金、东阳木雕、兰溪面条等纷纷“上场”打球,引得不少市民点赞转发。

  记者观察到,短视频平台上正掀起一阵AI风,不少专门用AI制作短视频的账号迅速吸粉,而这类短视频也让市民直呼“上头”。

  ①②AI萌宠短剧 ③④AI生成的ASMR视频

  萌宠当主演 AI萌宠短剧热度飙升

  胖乎乎的大橘猫切菜下厨做出一桌美味菜肴,比熊犬背上小书包走在上学路上,雪纳瑞化身霸总在商业帝国里运筹帷幄……近期,在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AI萌宠短剧风头正盛。

  毛茸茸的虚拟萌宠被赋予了人类的动作和神情,在悬浮剧情中狂飙演技。《橘猫复仇记》《霸总雪纳瑞爱上我》《比熊殿下她权倾天下》等AI萌宠短剧播放量超百万,评论区更是有不少粉丝每天催更。有网友评论:“忽然理解了父母爱看AI小孩的心情,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AI大胖孙子。”

  市民王雅楠是这类短剧的爱好者。有一次,她偶然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集AI宠物短剧,起初觉得画面有点奇怪,没想到很快就看上瘾了。“有些事情人来做会觉得没什么稀奇,但一旦放到小动物身上,就会莫名变得可爱起来。还有一点,短剧的剧情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商业帝国、豪门千金,但是让拟人化的小动物当主角,反而消解了剧情的不合理性,所以我也就不追究剧情逻辑了。”王雅楠说。

  而对市民胡女士来说,AI萌宠主演的短剧比真人出演的更具吸引力。她说:“有时看一些真人出演的短剧,我的注意力会放在主演的颜值、演技等方面上,所以挑选一部喜欢的短剧会多花一些时间。但AI萌宠短剧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毕竟我对可爱的猫猫狗狗没有抵抗力。”

  然而,AI萌宠短剧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00后”市民范伊宁发现,这些萌宠短剧虽然很吸睛,但剧情同质化程度较高。“多刷几部这类短剧就会发现,它们的剧情和真人演的短剧差不多,没有特别创新的地方,所以我很快就刷腻了。”范伊宁吐槽道。

  万物皆可“切” AI批量生产ASMR视频

  这些天,一系列用AI生成的切水果视频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爆火:画面中,一个个玻璃质感的彩色水果被一片片切下,再配上清脆的切割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舒适感。这些视频在短时间内俘获了一大批ASMR爱好者,有账号甚至在短短3天内增加近10万粉丝。

  所谓ASMR(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刺激触发的独特感知觉体验,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令人愉悦的独特刺激感,不少人形容这种感觉像“颅内按摩”,仿佛“有电流经过”。

  其实,在这系列AI短视频出现之前,已经有不少专注于ASMR赛道的博主。他们凑近收音麦克风,用毛刷、水晶泥、木头等道具制造出令人愉悦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也成了粉丝们的“解压神器”。

  “我看了AI生成的ASMR短视频,感觉音效质量还挺高的,甚至比一些专业博主都要好。”市民黄芸颖是一名ASMR爱好者,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看一会ASMR视频,来放松自己的身心。“我这几天还关注了几个专门用AI做ASMR的账号,有更新的话就会点开来看看。”黄芸颖说。

  她还告诉记者,AI制作的ASMR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除了最初火起来的“切”水果,现在不少视频开始“切”岩浆、“切”石头、“切”玩具手办……总之是万物皆可“切”。

  但也有人对AI生成的ASMR短视频兴致缺缺。市民章琳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看一些ASMR视频,她说:“我对一些ASMR的声音已经免疫了,所以现在常常需要找一些新鲜的声音形成新的刺激。AI生成的ASMR声音类型都比较类似,对我来说吸引力不大。而真人博主经常会找到不同的物品制造新的声音,给我带来新的感官刺激。”

  章琳向记者展示了一些真人ASMR博主的视频。视频中,博主用来制造声音的道具可谓是千奇百怪。从比较常见的刷子、泡沫、棉签等,到装胶囊的塑料包装片、风干果壳做成的风铃、揉成一团的包装袋等,每种物品都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声音。

  由此可见,AI生成的ASMR视频虽然质量不低,但仍存在创意不足的问题。

  ■记者手记

  AI视频风险不容忽视

  2023年,AI生成视频刚刚起步,一则由AI生成的“威尔·史密斯吃意大利面”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视频中,“威尔·史密斯”手拿着意大利面直接往嘴里塞,做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张嘴和咀嚼动作,令人直呼诡异。那时,有不少网友下出定论:AI想取代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只过了短短一两年,AI生成视频技术就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如今许多AI生成视频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能根据脚本完成短剧、宣传片等复杂指令。

  当然,AI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大展拳脚”的同时,其背后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一、版权归属不清。AI本质上是通过学习大数据来生成视频,而它学习的大数据中,必然包含了他人作品。那么AI生成的作品是否属于原创作品?其版权归属如何划分?目前法律还未有定论。

  二、侵犯肖像权与隐私权。AI生成的视频可能包含他人的肖像或隐私信息。如果AI工具被不当使用,生成了违反法律、法规或道德规范的视频,就可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或隐私权。届时谁来承担法律责任,也是法律重点关注的环节。

  三、生成与传播虚假信息。AI生成的视频可能存在编造场景、篡改事实等问题,其以假乱真的能力非常容易对受众产生误导,从而引发更多层面的问题。比如在今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后,一张“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不久后,该图片被证实是由AI生成的图片,与地震并无关联。同时,利用AI技术换脸、换声音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需引起大家的警惕。

  此外,还有一些由AI生成的卡通形象视频或动画,如AI萌宠短剧,乍一看可爱,但其中不乏以暴制暴、校园霸凌等情节,还可能成为新的“儿童邪典”。

  要避免这些风险,不仅需要有关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更要尽快建立AI使用边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让其成为服务更多人群的工具。

  融媒记者 俞舒梦

  ②

  ①

  ④

  ③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关注 00003 AI闯入短视频赛道 市民直呼“上头” 2025-07-26 永康日报2025-07-2600016;永康日报2025-07-2600009;永康日报2025-07-2600007;永康日报2025-07-2600008;永康日报2025-07-2600006;永康日报2025-07-2600011;永康日报2025-07-2600015;永康日报2025-07-2600017;永康日报2025-07-2600018;永康日报2025-07-2600019;永康日报2025-07-2600020;永康日报2025-07-2600021;永康日报2025-07-2600022;永康日报2025-07-2600023;永康日报2025-07-2600024;永康日报2025-07-2600013;永康日报2025-07-2600014;永康日报2025-07-2600012;永康日报2025-07-2600010 2 2025年07月26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