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社会·科普

文章导航

  什么耗气血?如何补血气?

  一文教你明白气血那些事

  树木的营养是从“树根”运往“树梢”的,根部营养最充足,树梢则容易因供应不足而枯黄。

  人体也不例外,如果肢体的末梢部位色泽红润,往往证明整个人气血充足,生命力旺盛。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几招养足气血。

  5处“发红”长寿优势大

  多位专家表示,身体5个部位红润有光泽,提示气血充足,脏腑功能佳,更易长寿。

  手掌红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李珍表示,健康的手掌红润而富有光泽,摸起来有弹性,用手挤压后褪色、松开即可恢复。如果手掌发白或发黄,指腹扁平,平时伴有乏力、懒言等表现,往往提示气血不足。

  脚掌红润

  气血充足、血液循环良好,双脚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表现为脚底红润。

  如果脚底发白,可能与营养不良、贫血等有关;如果脚底发黄,可能与肝胆疾病、痰湿淤积有关。

  面色红润

  中医将面色视为气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一个人面色红润、有光泽,说明其血液循环通畅,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代谢旺盛。

  反之,如果面无光泽,面色苍白、蜡黄、暗淡,则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耳垂红润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研究员代金刚表示,耳朵红润有光泽,是肾精充足、经络通畅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听力下降,说明机体肾精、气血不足。耳部得不到滋养,就像花儿没有了养料,变得枯萎。

  嘴唇红润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嘴唇红润说明脾胃功能良好,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乎全身气血的生成与输布。

  如果嘴唇颜色淡白,同时伴有面色白、乏力、健忘、头晕、耳鸣、不喜嘈杂环境等,则提示气血亏虚。

  医生提醒3件事最耗气血

  全国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尤昭玲表示,日常生活中,三个“坏习惯”最容易损耗气血,不少人还没有意识到。

  久坐或久躺不动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相反,动则生气。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周末久躺不动,都很伤气血。

  长时间刷短视频、看手机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长时间玩手机容易出现肝血虚的情况,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

  三餐不规律

  比如,经常不吃早餐或常吃夜宵,暴饮暴食,用零食点心代替正餐等、不规律饮食习惯都容易导致气血不足。

  补气血是有“顺序”的

  气血充足,生命力就旺盛,那应该怎么补气血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胥丽霞表示,单纯补气血其实并不难,但很多人身体里有淤堵,盲目往里补气血补不进去,甚至会加重淤堵。

  调气血要讲顺序,一般来说,顺序为:先健脾胃再祛寒湿或湿热,然后疏肝气、补气血。

  健脾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世东建议,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用绿豆熬汤、赤小豆熬粥,或在炖肉时加入茯苓等中药材,也可在血糖正常的前提下多吃山药、芋头这些补脾调胃的食物。

  祛寒湿或湿热

  生活中不淋雨,不穿发潮的衣物,头发充分吹干再睡觉,坚持泡脚至微微出汗(不要出大汗),适度晒太阳,都有助于祛湿防湿。

  饮食上,可吃一些有助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茯苓、芡实、冬瓜等,这些食物适合大多数人。

  疏肝气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憋闷。疏肝理气的关键在于保持好心情,不内耗,遇到烦心事可以通过运动、写日记、找朋友聊天等方式排解。

  中医讲“夜卧则血归于肝”,平时少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对养肝血也很重要。

  补气血

  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汤药补益气血,一般来说:病在气分,气虚者宜补气,临床常用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病在血分,血虚者宜补血,以四物汤(熟地、赤芍、当归、川芎)为基础方;气血同病者,用八珍汤(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味。

  日常养气血

  不妨向动物学习

  随着年龄增长,气血难免会逐渐流失,这是人体衰老的规律。养气血,不仅要“补”,还需最大限度放缓气血流失的速度。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世彪表示,对人类来说,有些动物亦友亦师,效仿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助调养气血,养生防病。

  像蚂蚁一样吃

  饮食结构和食量都要类比蚂蚁,吃得杂但不吃太多,做到不贪食、不偏食、不饱食。

  像猴子一样动

  活泼爱动是猴子的天性,人要学习它们的这一优点,勤活动、坚持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让经络处于疏通状态,令体内的血管保持弹性。

  像乌龟一样少欲

  乌龟因寿命长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它之所以长寿,功在无欲无求。现代人压力、欲望都很大,情绪致病的情况非常多。即便做不到与世无争,也最好不要为日常小事斤斤计较,“心静”就是“体安”的基础。

  像狗狗一样爱晒暖

  中医理论中,多晒太阳有助调整五脏六腑功能,改善气血,排出体内寒湿。气血一旦运行通畅,体内沉积的“废物”就无处藏身。

  不要为了防晒一点阳光都不见,夏天可以在相对凉爽的时间段晒15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

  像猫咪一样多睡觉

  有数据显示,猫平均一天至少睡12个小时,且喜欢找安静的地方睡觉。

  传统医学认为,睡觉是养生之首。睡眠充足可以滋阴养阳,使人体气血充足、头脑清醒,还有助调节免疫力、预防疾病。每天子时(即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是滋养肝血、修复身体的关键时段,所以尽量别熬夜。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身上5个部位“发红”的人,比同龄人长寿》)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科普 00006 2025-07-25 永康日报2025-07-2500006;永康日报2025-07-2500008;永康日报2025-07-2500007;永康日报2025-07-2500010;永康日报2025-07-2500012;永康日报2025-07-2500013;永康日报2025-07-2500014;永康日报2025-07-2500015;永康日报2025-07-2500016;永康日报2025-07-2500009;永康日报2025-07-2500011 2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