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适老化改造
我市公立医院多措并举提升就医体验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适老化改造
我市公立医院多措并举提升就医体验
本报讯(融媒记者 徐婷婷) “现在办理工伤认定真是太方便了。”7月24日,在市骨科医院“工伤ETC”办公室,我市某企业员工段某某边填写申请表边向记者介绍,他在进行冲压作业时左手不慎被压伤,就医期间,企业与他本人委托市骨科医院外联部代办工伤保险,全程省心又高效。
市骨科医院党政综合办主任叶红禹介绍,从患者入院起,该院外联部工作人员就会介入陪诊;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工作人员会到床边协助办理相关事宜。
据了解,“工伤ETC”通过线上数据实时互通,最短2天、最长不超过30天即可完成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医药费报销、伤残待遇申领等全流程,实现简易工伤办理“零次跑”。“这一流程大幅缩短了工伤办理时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叶红禹说,“工伤ETC”自2019年7月启动以来,已为7400多名患者提供服务。
近年来,我市公立医院围绕医疗服务提升持续发力,多项便民措施落地见效,让群众就医更舒心、体验更优质,切实增强市民在就医过程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记者在市一医看到,自助化验报告单打印机前陆续有患者及家属前来打印血液检验单。如果患者及家属对检验单的内容有疑问,附近的志愿者就会主动提醒他们使用新上线的“AI报告解读专家”功能。据悉,该功能依托AI大模型与海量医疗数据,为患者提供24小时医疗报告智能解读服务,同时支持常见健康问题咨询。
“今年是AI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也积极探索AI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市一医信息科总工程师陈勇刚说,“有了这个工具,患者可实时解读检验报告,还能进行预约挂号、复诊或问诊。”
此外,市一医开通了“直说平台”,快速响应患者反映的问题;引进智能分配系统,推进适老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7家公立医院聚焦老年就医更便捷、门诊就诊更高效、住院服务更可及、院后服务更连续、行风监督更完善,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健全医疗纠纷化解机制,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