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至1190元
持续兜牢民生底线 增强群众获得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至1190元
持续兜牢民生底线 增强群众获得感
本报讯(融媒记者 桂荣超) 7月18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兜牢民生底线,自2025年7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145元上调至1190元。
在东城街道大园童村低保家庭胡勇正家,记者了解到,胡勇正因长期受颈椎病影响,劳动能力不强,他的妻子被认定为视力一级残疾,家中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家庭负担较重。
由于胡勇正具备部分劳动能力,其家庭在享受低保待遇时按照政策规定进行了相应扣减。随着低保标准的上调,胡勇正全家每月领取的低保金从1176元增至1311元。此外,其妻子每月可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617元。
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我市共有登记在册的低保对象3334人。此次低保标准上调,将使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加稳固。为实现“兜底保障”向“精准帮扶”转变,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新路径,创新打造了“133”救助帮扶服务模式:搭建1个以助联体为核心的帮扶平台,联动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3类资源,提供关爱类、改善类、发展类3类服务。这一机制旨在从多维度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助力实现“弱有所扶”的社会保障目标。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的重要举措。”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低保标准调整的相关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