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乡村·遇见

传统工艺遇上现代科技

豆制品产业焕新生

  传统工艺遇上现代科技

  豆制品产业焕新生

  在西城街道花川村塘景自然村,一粒粒黄豆正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变身”为日均万斤的豆制品,整个过程既保留了传统手工点浆的匠心,又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突破。这座由村集体打造的“豆腐工厂”,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法宝”。

  近日,记者走进花川塘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饱满的黄豆经过全自动设备磨浆、煮浆后,通过不锈钢管道输送到点浆区,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正在娴熟地点浆。

  点浆作为豆制品制作最重要的环节,很考验师傅们的老手艺。“点浆决定了豆制品的品质,这门手艺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该公司工作人员潘世豪介绍。

  “从小看妈妈做豆腐,自己也学会了这门手艺。现在村里办起豆制品生产线,我就回来支持。”作为村里“豆腐世家”的后代,在村干部的邀请下,潘世豪返乡加入其中。他说,过去,豆腐制作全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如今,生产线替代了大部分体力劳动,工人只需专注关键的技术环节。目前,工厂日均生产豆制品2500公斤至5000公斤,还供不应求。

  据了解,塘景自然村曾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由于缺乏支柱产业,村民不得不外出工作,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直到2023年8月,经过市场调研和专家多轮论证,村里决定依托村民世代传承的豆腐制作技艺发展特色产业。

  短短5个月,一座集生产、办公、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豆制品工坊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达3800平方米。“既要守住老味道,也要跟上新时代。”花川村村干部余琴介绍,工厂采用“机器生产+传统工艺”模式,在保留盐卤豆腐等传统风味的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为打响品牌,村里还精心策划了新品推介会,邀请学校、企业和社区代表品鉴,市场反响热烈。塘景自然村村干部潘李惠介绍,工厂每天凌晨一点开始配送,确保新鲜豆制品在早上六点前送达学校、企业和饭店。“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充满干劲,相信我们的‘豆腐工厂’会有光明的前景。”他说。

  目前,花川塘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均营业额稳定在万元左右。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村里计划年内新增一条生产线。

  工作人员在做油豆腐

  油豆腐

  豆腐干

  融媒记者 曹润鑫 程卓一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乡村·遇见 00003 豆制品产业焕新生 2025-07-05 永康日报2025-07-0500006;永康日报2025-07-0500017;永康日报2025-07-0500019;永康日报2025-07-0500021;永康日报2025-07-0500022;永康日报2025-07-0500023;永康日报2025-07-0500024;永康日报2025-07-0500025 2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